在電影“好萊塢結(jié)局”里邊wood allen說了一句話,感謝上帝讓法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非常的諷刺與意味深長。
很多人都熱愛法國,因為它夠浪漫與唯美和有深度,但也會痛恨法國,因為你不懂得法國,就如這部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男女演員在片中的真刀真槍出演,就對初涉法國電影的我是頗為震撼的,很難理解他們?yōu)樗囆g(shù)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如果這還算得上是藝術(shù)的話。這種視覺感官的沖擊在“不可撤消”中達到了高潮,之后,就很少對法國電影更有更多的興趣了。
因為法國太少說故事的好手了,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感覺罷。
亂倫、愛情、毀滅。前有《新橋戀人》,后有《神圣車行》,加之其自身的晦澀與瘋狂,《寶拉 X》沒有收獲其應(yīng)得的關(guān)注和理解,幾乎成了片頭卡拉克斯噩夢里大片被炸毀的墓碑中的一座。然而或許它是與誕生不久的《安妮特》在底色上最為相通的作品,對“黑暗真實”的偏執(zhí)有過之無不及。如果說后者的故事中亨利·麥克亨利已然如死物般凝視深淵,那么皮埃爾展現(xiàn)的則是尋找深淵、奔向深淵、迷失其中并最終成為死物的過程。這整個過程的推動力,只需要從皮埃爾奔波到巴黎的旅館安定下來時
我在《波拉X》里看到《荒野生存》的痛苦,我在皮埃爾身上看到了克里斯托弗的決裂。優(yōu)渥的家境,光明的前程,穩(wěn)妥的感情,因為對真相的追尋,對假象的憎恨,他們選擇了徹底的決裂,徹底的撕毀,以自我放逐的方式來求得內(nèi)心的救贖。
我不了解西方人的信仰,信仰對我而言本來就是很模糊的事情,所以我很難接受這樣對待生命的方式。
皮埃爾不是為了救贖而愛上伊莉莎白的,而是受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神秘力量的召喚而奮不顧身地帶著她浪跡天涯的。我寧愿這么想。
我越來越害怕對真相的追尋,有時候我寧愿自己處于混沌無知的狀態(tài),這讓我覺得安全,盡管內(nèi)心也會有不安,可是我不想受傷,所以我選擇暫時不面對。我想這樣的惶恐可以讓我在真相來臨的時候不至于太絕望。
完美的生活往往是隱藏殘缺、危險的假象。所以不要陷入這種假象的沉醉。你要明白世界是由殘缺構(gòu)成的,所以每個人都不可能不犯錯。不能原諒,受傷最深的還是自己,而決裂的方式對這個充滿假象的世界可能帶來沖擊?還是什么都沒有改變?
原諒人們的錯誤,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補救錯誤,是不…
昨天有人提及了它,本來是感覺還沒寫完不貼出來,而且這么長的一大堆文字說實在是分析得有點透了,作為個人觀點已經(jīng)完全壓制了其他看法——即古典式的悲劇以及Pierre內(nèi)心深處的Isabelle。
最初有曾打算分成十個小章,比如里面關(guān)于另一個三角關(guān)系都是跳過了。因為粗看覺得《波拉X》確實有不成熟欠圓說的弊病,但幾個人物展開后發(fā)現(xiàn)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仡^想,這樣深究是否真有必要,其實說到底,我也不清楚,但既然是寫了,總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1.Pierre
Pierre和母親住在一起,有個即將結(jié)婚的女友。
Pierre是個小有成就的青年作家,但他把真實身份隱藏在筆名“阿拉丁”之后。
Pierre遇見了一個幽靈般有著黑褐色長發(fā)的女人面孔,總是在夢里或者現(xiàn)實偷偷注視著他,冥冥中他知道這個女人和自己有關(guān),心中有了揮之不去的恐慌陰影。
卡拉克斯說Pierre是一個悲劇人物,在卡拉克斯的影片里如此,在麥爾維爾的小說筆下更是如此。麥爾維爾原著小說里的Pierre經(jīng)受著哈姆雷特式的內(nèi)心煎熬,彷徨與不安,焦躁與反抗。他以寬宏大量的信任接納了姐姐,甚至一發(fā)不…
《破裂X》是很電影的電影,它是少數(shù)人內(nèi)心的小規(guī)模酣暢淋漓,而當我們從電影回到現(xiàn)實,回到理性時,恐怕那種短暫的歡愉會在瞬間進入少年夢魘般的無力,至少我是這樣,當我想理清這里面的種種的時候,我感到了身體的虛弱,甚至夠不上任何智識上的心虛,只是,身體非常的虛弱。我在想,我們內(nèi)心的魔鬼,是否已經(jīng)死亡,而我們,也不再健康。
首先要承認卡拉科斯是位大師,每個人都由心中不一樣的審判或者說是喜好。我并不十分喜歡卡拉科斯的東西,以至于在看這部片子時完全是帶著對電影本身的技術(shù)性學(xué)習(xí)才去看的。
從當男孩遇上女孩到壞血到波拉X,其實到現(xiàn)在還不是很清楚卡拉科斯對電影的信仰是怎么樣的。我所能看到的只是他對闡述故事的方式。所謂大師的想象力。
寶拉X:pola X ——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風(fēng)暴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9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