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看〈王子與我〉1的時候,正坐在飛往英國的飛機上
10+個小時的飛機,在胃痛的煎熬與無聊中,我看著這部片子
當時覺得很溫馨,灰姑娘的童話一直是女孩心中的美麗的夢
而后,在飛機上,就不停的重復看著這部現(xiàn)代真人版的童話
來緩解突發(fā)的,亦或是故意的巨大的胃部疼痛
而就在2天前的深夜,極度無聊的我又重溫了這部片
依舊是那么溫馨的第1部,以及有點落入俗套的第2部
也許,是因為第2部換了很多人的緣故
總是覺得與第一部有不和諧的地方,像脫節(jié)了一樣,沒法讓人從心底認同
但是,看下來,這又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雖然俗套,卻依舊是灰姑娘的遭遇
曾經(jīng),初中的舞臺劇表演,我們演繹的正是這部童話經(jīng)典
而我,出演的是灰姑娘的受虐版
沒有華麗的禮服,演的是灰姑娘受苦受累的形象,自己寫的劇本,一再的丑化自己
現(xiàn)在想想,真覺得好笑,為了當初自己的傻,很傻很天真
后來的演出,當然是大獲成功
但觀眾印象深刻的終究不是對我,而是那位衣著華麗的灰姑娘2號
其實,當初是害怕的,害怕表演,害怕被記住
我只希望自己能自由…
故事其實很平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灰姑娘與王子,最終又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只是感情很真實,不自覺地被它帶入一段甜蜜的回憶。
很舒服,沒有負擔,有時候電影就是一種消遣,沒有深刻的寓意,放松下心情,重溫一段青澀,何樂而不為呢
麻雀變王妃,電影的名字??吹浇榻B時,以為那是一則關于灰姑娘的童話。看完片子,仍然感覺有趣。這的確是一則童話,但并非是灰姑娘的童話。
佩吉小姐打很多工,佩吉小姐勤力于學業(yè),佩吉小姐重于理性而對莎士比亞的愛情不屑一顧,佩吉小姐并不是一個灰姑娘。
埃迪是個王子,不事生產(chǎn),游手好閑,以玩樂為己任,很大方的為國民們提供茶余飯后的八卦話題。
因為是這兩個不同階層、不同經(jīng)歷、不同目標的人將被串在丘比特的箭尖上,所以戲劇的矛盾與張力是可期待的。
因為王子殿下不知民情而自以為是的“調戲”,她噴了他一身水。因為王子殿下的不守時而導致她實驗失敗,她沖進王子的宿舍與剛剛睡醒的他唇槍舌劍。
但吸引這回事——該怎么去形容這種力量呢?
在酒吧里,他隔著玻璃杯看她,那是一種吸引;他到吧臺與她搭訕,她眼睛里是不是有過專注?如果不是王子那敗筆的提議,也許……沒有也許,但那仍是吸引;在打工的酒吧,她伴著她的音樂輕柔的舞動著身軀,他滿眼的凝注,那還僅僅只是吸引嗎?我會以為那是愛上;不怎么浪漫的狹小洗衣間里,他教她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
For moving forward, it is rarely accomplished without considerable grief and sadness. While our sorrow may be profound, the clouds will clear and the sun will shine on us again. In that bright, warm light, we will find ourselves facing a glorious future, a future of exciting challenges and infinite possibility, in which the horizon will stretch out before us rimmed in the heavenly glow of the sunrise of our tomorrow.
《麻雀變王妃》這個譯名實在太膚淺。The Prince and Me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可以演出悲喜交加的愛情童話劇,也沒準落得個帥哥美女一夜情的動作片,雖說普普通通,卻也有那么點懸念讓觀眾自己去感受。
然而《麻雀變王妃》卻略去過程直達結果,未免過于露骨而少了些含蓄。女主很幸運地找到了她生命中的Mr. Right,而這個“他”,是王子還是青蛙,相信在故事的前期都不重要。
她一直擔心有了男朋友之后會浪費掉許多時間去做與她夢想毫不相關的事情,她實力超群且志向高遠,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兒女情長。然而,愛情出現(xiàn)得令人猝不及防。她一度沉醉于愛情中而遠離了自己的志向和學業(yè),當王子忙于國事而冷落她使他終于覺醒,在愛情光環(huán)的閃耀下,尋到自己角落里黯然失色的夢想。“做自己”與“為人妻”,二者是不兼容的嗎?
丑小鴨成長為白天鵝,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灰姑娘搖身一變成王妃……太多美好的童話故事使人們只看到了結局,而忽略了現(xiàn)實生活中TO BE的過程。
“王子與我”好看!讓你回憶起大學時代的美麗初戀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8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