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救了他 還..是他救了你
他害了你 還是..你害了你自己
真正的天使就是這個樣子的
默默的跟在你身后 失去了自己 甚至已經(jīng)不再知道自己是誰
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樣呢 所以天使成為一個職業(yè) 而并非對人的夸獎之詞 因..為沒人配的上
難道 這真的是Luc Besson的最后一部電影了么 完滿了么就 我寧愿他自己打自己臉然后接著拍 別再用什么監(jiān)制的身份糊弄我們了請
最后那段慘烈又美麗,但也不能阻擋本片成為我不是那么喜歡的片子——啊,一部十天內(nèi)花四次看完的片子都有什么吸引力???
但這樣一個巴黎又那么的棒!簡直想要馬上就去!然后給自己戴上一副黑白眼鏡不要色彩只看他們的輪廓和性格,感覺一定會好棒。
且片尾的主題曲一出來就震撼死我,于是直接把三星改四星,并決定盡快去一次巴黎,找菲菲同學(xué)一起去體味一下這個黑色版本的巴黎有何不同。
最近很有看法國電影的沖動,這是最近看的第一部。
法國的氤氳,黑白的迷茫,看的不是太懂,但喜歡看看不抬懂的東西
Angel-A 片段分析
片段為女主角拖著男主角回到女盥洗室,面對鏡子,“填補(bǔ)空殼”。
一己之見,沒有參考任何影評
呂克?貝松2005年電影, Angel-A 中文譯名為《天使A》。
全片都以黑白片的形式呈現(xiàn),在布光上趨向客觀布光,對比、色相以及純度與名都比較自然。女主角Angela的聲音一直伴有輕微的回聲,在某些場段中尤其明顯。這暗示了其天使的身份,以及Angela象征“真實自我”的表露。
在我所選取的這一段電影中,鏡頭先從一個中近景開始,接著以男主角為中心進(jìn)行環(huán)拍。其營造出一種溫潤而不唐突的轉(zhuǎn)場,人物從后背轉(zhuǎn)為正面面對鏡頭,將觀眾當(dāng)作劇中人所面對著的那面鏡子,就仿佛觀眾就是劇中人的投影,又或者劇中人才是觀眾在影片中的鏡像,引導(dǎo)出一種柔和的代入感。接著,鏡頭中的景別變化為近景,拍攝角度為正面,角色直接與觀眾交流。而此時在畫面構(gòu)圖上產(chǎn)生了一種不平衡感,而隨著鏡頭逐步緩緩的推近以及劇情的發(fā)展,這種不平衡感愈演愈烈,即畫面左側(cè)要重于右側(cè)。觀眾渴求平衡感得到恢復(fù),這也正是Angela所說的“填補(bǔ)空殼”的渴求
天使A:關(guān)于自戀 關(guān)于愛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3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