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玩味的電影,人物設(shè)置、故事構(gòu)造、視聽語言十分獨特。
人物設(shè)置上,男主安坦不羈,不在乎名譽、未來,覺得賣蘋果也無所謂,左手捧巴爾扎克的《幽谷百合》,右手摸小姐的胸,前一秒吻一塊長大的女孩,下一刻約高大女人,喜歡鞋店老板娘,為她學英語,中途又逃離她。
故事上,發(fā)展不尋常,鞋店老板娘追上安坦,以為會干柴烈火,廝守終身,卻只是半會溫存,過后,各走各路,跟《幽谷百合》的纏綿、激烈完全不一樣耶,兩人故事結(jié)束之突然如同片尾告白者示愛一樣,轉(zhuǎn)身離開,斷得干干脆脆。同時,青梅來了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523.html]
1968年,那里是學生運動,是街頭對壘,是革命熱情,是五月風暴,當1968年無可避免地和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反而被貼上了標簽?而對于新浪潮主將的弗朗索瓦·特呂弗來說,那一年,他和新浪潮的成員一起聚集在法國電影資料館門口,高呼著同一個名字——亨利·朗格盧瓦,那一年,他高舉著旗幟,號召導演們退出戛納電影節(jié)支持五月風暴;那一年,他們站在學生一邊,呼吁法國走向更民主的未來……
1968年,是政治色彩濃厚的1968年,1968年
誰能想到我是因為要看這部電影充的愛奇藝的會員呢?
自從讀了特呂弗劇本就一直想看這部安托萬成長的第三部曲,不僅因為沉迷且膜拜特呂弗的人性和作品,也癡迷于顏值巔峰又氣質(zhì)獨特“安托萬”,也對于舊時光老巴黎秋天的味道欲罷不能。
非常不同于《四百擊》,這是一部輕松搞笑的愛情小品,有的橋段真的很幽默,比如鞋店老板為了安插安托萬在店里,對著把鞋盒包裹得一塌糊涂的安托萬說“太好了,非常好,好極了”,真的笑出聲。
小時候反抗叛逆的安托萬,長成了在愛情上激情澎湃但工作上草草了事的大人
男主角和三個女人。
紅衣服的妓女是用來滿足欲望的,保守的小提琴手用來結(jié)婚生子的;那個鞋店老板的老婆,是用來談?wù)搻矍榈摹_@個矮個子男子生活還真是豐富。
像很多導演一樣,特呂弗也沒有把愛情安排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磥碚嬲膼矍橐苍S真的只是活在真空的精神世界,活在想象,活在思念中的。
大家都這么認為。也許就是對的。
“偷吻”這不是電影,這是生活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2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