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讓人物演現(xiàn)實中的自己,已經(jīng)不算是多大的創(chuàng)新了。伊朗天才女導演薩米娜18歲時執(zhí)導的第一部作品《蘋果》,就大膽地啟用了現(xiàn)實中一對智障姐妹,來探討伊朗家庭教育之現(xiàn)狀。所不同的是,《蘋果》雖然讓現(xiàn)實人物進入影像,在虛構中保留真實,但整個故事卻是經(jīng)過戲劇化的設計,看起來,它與一部普通的劇情片無甚差異?!多]差的白夜》反映了這一創(chuàng)作方式的新傾向——影像質感向紀錄片的靠近。
反過來,《郵差的白夜》同樣可以看成是紀錄片向劇情片靠近的一種嘗試,只要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中加入虛構,以及有痕跡的戲劇變化。由此可見,紀錄片與劇情片這兩者原本十分分明的影像介質,正在慢慢地相互交融。擺蕩在兩者之間的是一片巨大的空間(虛實-影像),慶幸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在這塊領域探索,而最令人矚目,同時也是取得最大成績的是伊朗電影,這里不再詳細展開。
在此,我想談了是“真人秀”節(jié)目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或者也可以說,電影正自覺不自覺地吸收“真人秀”的精華。從這一視角再去回看《郵差的白夜》,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
靜美的俄羅斯極地風光,面相質樸的素人演員,沉靜灰暗是整體基調。
坐船行駛,船不動,景動,這里最能感受到時間靜謐的流動,如郵差的白夜生活,一個人的房間光線昏暗,起床凝視塑料拖鞋許久,然后由早餐開始一天的生活,僅有俄羅斯藍貓相伴,日復一日。男孩和媽媽是他生活里靈動的亮色,雖然這是個只會拿出烤焦的面包招待他的女人。他帶男孩尋水怪,男孩原先不信,最后哭起來了,這里,最是小孩子,后來還無所顧忌學大人抽煙。與郵差的獨自生活對應的是村民獨立于外界,火箭在背后發(fā)射,與他們無關
小艇劃過水天一色的湖面,木柵門在風中搖曳,湖邊大樹下升起黃昏的篝火,風過清晨的樹叢和芒草……很少有一部電影,光看預告片就令人沉迷。塔可夫斯基式的、日常細節(jié)中淡然流露的詩意,但并不就此美化時常壓抑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這是俄國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電影《郵差的白夜》(2014),關于俄國北部被克洛澤羅湖與世隔絕的小村莊及村民。他們與外界的幾乎唯一聯(lián)絡人是郵差,他駕船從湖那端的小鎮(zhèn)帶來信件和報紙,也有面包和止痛藥。村里的老婦人去世了,葬禮上人們說,這是“社會主義浪漫主義”時期的終結——“集體農(nóng)莊”記憶?酗酒的老孤兒看到電視里講一位年輕人回饋孤兒院,老淚縱橫——“二戰(zhàn)”給蘇聯(lián)留下太多戰(zhàn)爭孤兒;郵差立在已成廢墟的舊時校舍,一幀幀靜照間,昔日意氣風發(fā)的愛國歌曲充滿瓦礫和記憶。他夢里的灰貓坐在腳下,尾巴偶爾抖一抖——這懷舊與感傷的,神秘的見證者。當年輕人奔向都市,老人慢慢去世,也便不再需要郵差,村莊存在過的痕跡,只留在電影里。
短暫的夏天即將結束,新學年開始前,單身媽媽Irina在俄國北方大港口城市阿爾漢格爾斯克找到了一份工作,她興奮的拖著兒子Timur趕上大巴,迫不及待著離開美麗卻又乏味的故鄉(xiāng)克洛澤羅湖。暗戀她的老郵差Lyokha只得在收獲了一個禮節(jié)性的嘴對嘴親吻后,目送著她的遠去。紅梅花兒在田野小河邊開了整個盛夏,水草也都忙著結婚生子,可老郵差那滿腹的心頭話兒最終沒有講出來。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這部新作《郵差的白夜》,與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本《白夜》毫無關聯(lián),如若非要聯(lián)想,大抵也就是文學和電影共同傳達的等待、錯過以及失望之情吧。
77歲的康查洛夫斯基,在好幾十年的拍攝生涯中,制造了太多良莠不齊的作品,也因此他在影史上的聲譽和地位,比弟弟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差了一個量級。幸運的是,這部回歸廣袤俄羅斯鄉(xiāng)村土壤,卻將情懷深藏起來的新作品,算得上是繼1979年那部謳歌國家工業(yè)建設的《西伯利亞頌》后的又一藝術高峰。時代躍遷,國已不國,如果說前者展現(xiàn)蓬勃時代中的大我,后者則溫情撫摸被蘇東劇變拋于荒野的小我。
“如今的退休金真實不錯
可以說是相當小眾的電影了。
鏡頭絕美,幾乎每一幀都堪比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里的油畫??吹贸觯瑢а輰@片土地、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傾注了足夠的關懷與熱愛。
小島村的凋零,何嘗不是俄國自己的縮影?蘇聯(lián)解體后的慘狀,雖然無論是愛沙尼亞的《極樂迪斯科》還是我國的歷史紀錄片都已經(jīng)講得足夠詳細,然而也許因為不是俄國人自己的作品,所以似乎還是給我一種隔靴搔癢之感。
直到看了《郵差的白夜》,我突然感覺到,那些俄國大爺大媽跟我說的那些對蘇聯(lián)的贊美,以及因為他們當下生活產(chǎn)生的抱怨甚至痛苦
“郵差的白夜”看到伏特加,還是選擇冰淇淋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