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7月初看完的,當時是目的性的看的,這也使觀影體驗差了不少。
躺在床上、閉上眼睛絞盡腦汁的思考,對這部影片我的感受是什么?
想破腦袋,依舊沒有任何東西。“啾啾啾”尖銳卻充滿活力的鳥兒從房頂飛過。不知為何,觸動了我的心弦。
現(xiàn)代生活的忙碌使我們的心也浮躁起來,有多久沒靜下來,細細聆聽、感受大自然了呢?我是一個離不開音樂或者說是聲音的人,家務、工作學習、洗澡、入睡都有音樂相陪,卻遺忘了大自然最原始最具有生命力的聲音。
聽著流水、各類鳥兒、蟬、風、雞......的聲音
《聽見天堂》該片根據(jù)意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追求夢想的權利,不能因為他人的某個缺陷而剝奪了他的權利
主人公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令我感動萬分。
“如果你很肯定了就去行動吧,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勇敢去表達自己,世界才會因你的獨特性而改變某些東西。
“你有五個感官,為什么只用一個呢?”我們都知道:生活之美無處不在。但生活中我們卻因為瑣事而讓美無處安放,難以被感知。人們常說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又是一部高評分劇情片,關于弱勢群體的勵志故事,加上意大利廢除盲人學校的時代大背景,鑄就了它的高分?,F(xiàn)在總結下,豆瓣的高分電影的評分點=政治歷史大背景+獨特或弱勢人群+意識流+故事性,而故事性往往是最次要的評分點,所以我這個排雷活動進行了一個月,精彩的故事很是寥寥。
影片關鍵詞:盲人、自由
時代背景與地點:1970年代意大利某盲人特殊學校,70年代法律規(guī)定盲人不能夠就讀正常學校,盲人與普通學生被隔離開。
很少能夠看到這樣的電影了,也沒有過這樣的感動了。老實說,當我充滿期待的看完了放牛班的春天的時候,我并沒有如此的激動,并不是因為米可的勇敢,也不是因為米可的特殊,只是因為這樣的感動并非只有那些失去過的人才擁有的,我們沒有失去過的,也會擁有用樣的感動。
這,是來自心靈深處的一種共鳴。
“如果上帝愛我,為什么讓我失明”這是我記得最牢固的一句話其中的無奈不言而喻,也許當時的米可并不能夠完全的體會為什么自己會有這樣的感觸,但是我想,電影中的校長大概是深深的體會到的。我無法完全理解校長的心情,因為我沒有過他這樣的經(jīng)歷,也許,在沒有珍惜光明,而突然眼前一片黑暗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這中的痛苦。我想,最看不起自己的大概就是校長本人吧,他真正的將自己看作了一個需要別人幫助的人了,但是,其實,在這些孩子的眼里,自己與別人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所以,自由的想象應運而生,在黑暗的世界里,聲音就是色彩,于是,最后,他們?yōu)楦改咐L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我想,米可的父母是幸運的,在不幸降臨的同時,幸運也來到了米可的身邊
聽見天堂:聽見世界的聲音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