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不時穿插著他們過去日子的美好情景,不乏女主在樹林里抱著孩子的唯美鏡頭。一開始我以為是想表現(xiàn)男主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對女主貫穿一生的愛。直到影片最后,女主周圍泛起了白光,男主絕望地發(fā)現(xiàn)不久將離開人世的不是他,而是他最愛的妻子。也許那些唯美得甚至不真實的鏡頭,也是在暗示她也將和樹林一樣,成為一種回憶。
電影探索死亡。男主因為兒子的意外過世無法走出陰影,沉迷于工作,在心理上拋棄了妻女。偶然一天,一個古怪的醫(yī)生找到他,說他不久將面臨死亡。醫(yī)生自稱能預見人們的死亡,他的職責便是傳達信息,盡量讓他們不留遺憾地離開。男主嗤之以鼻,卻親眼看見醫(yī)生所言并非虛假。
他明白自己要離開了,第一個浮起的念頭是回到妻子女兒身邊。男主因為死亡離開了家人,又因為死亡回到了家人身邊,最后因為死亡承諾再也不會離開。男主回家時的獨白以及和女兒的對話值得深思。整部電影其實就是男主關于死亡和人生的心路歷程。思考的結論不乏深度。
然而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魅力也僅限于此。思考雖有深度內涵
這片子讓我想起《夜幕低垂》,原本想會不會是一個導演,回來一查,不是。里面的音樂,和一直穿插其中的光,還有一些氣氛吧,給人的感覺都有點像。
另外還有一點點想到死神來了。。當然當然,這倆電影完全不是一回兒事,只是因為關于死亡的不可規(guī)避性,它們是相同的。即使你以為你逃開了,轉頭一看,它又來了。
個人很喜歡這片兒,就像我很喜歡夜幕低垂一樣。
覺得John Malkovich是個長得就很荒誕的人,所以無論是像閱后即焚里面那么莫名其妙的事兒,還是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里面根本就荒的都沒譜了的事兒,安他身上,還挺正常的。。覺得他說話挺有意思,不張嘴,咬著說的。
影片營造的氛圍我很喜歡的,既平靜,又躁動不安?;蛘哒f,和片子所講的故事一樣,它在幫你在結束之前尋找和求得平靜。
很多人在關于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上,常常擺出一句話:人都是要死的,那為什么要活著?
我沒有經(jīng)歷過死亡,也沒辦法想象真的要面對它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做過兩次關于死亡的夢,第一次是夢到我媽,一個禮拜后,夢到了我爸。這事兒到現(xiàn)在也還是覺得有點蹊蹺
昨天偶然看到了《后來》的宣傳簡介,選在在今天清冷的午后看完。
話說這真是一部很不錯的片子,雖然沒有什么玄機,但是它教會我重新看待生命。
故事的主人公Nathan是個經(jīng)歷了車禍卻死而復生的人,但他自己也講不清楚他為什么能夠回來?;蛘咚J為生活是一種常態(tài)也是一種疲憊。直到他見了Kay,——一個可以預知死亡的醫(yī)生,他才發(fā)現(xiàn)看似平靜的生活充滿了不平靜,期間包含著各種抱怨——因為面對死亡他無能為力。
毫無征兆的死亡,結束了心愿未了或是碌碌無為的一生,留給人更多的是緘默。醫(yī)院里那個患心肌萎縮的17歲男孩,暴躁的發(fā)著脾氣——他知道人來世上一遭是需要學一些東西的,但這些,恐怕都沒機會去實現(xiàn)了,死后的靈魂也會因這痛苦更想變作石頭或者是任何沒有生命的東西吧。
人生就是一所大學,百代光陰,天地逆旅,需要經(jīng)歷,需要學習。只為離去的黯然,足可以磨滅存在的意義。
Kay醫(yī)生致力于為那些臨死的人帶來最大程度的平靜,一方面是因為宗教的教義。Nathan對他的女兒說
可能是先看米索小說的關系,又可能是對所謂的LOST班底期待過高的緣故,感覺又一部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落入索然無味的分割線以下。
原著很多東西在電影中沒有很好的表現(xiàn),比如明知事實卻根本無法改變的無力感,對于預知生死那種痛苦與幸運交織的矛盾,人與人感情的那種爆發(fā)......,差很多。
有很多事當你想補救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錯失了太多的機會,你所在意的那些東西,在如果有可能直面的時候已經(jīng)無足輕重,最后你所需要的只是堂堂正正的走出去,但那扇門永遠關上的話......,頗悲情。
還是那句話:書很好,電影......,不匝地。
《后來》耀眼!珍惜是門高深學問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