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本片跟《鳥人》(Birdman)並談終是一件不盡公平的比較,即使兩片是如此神似。
《百老匯熟男日記》(The Humbling)跟《鳥人》問世時間相差不多。兩片都是在2013年籌拍(《百老匯熟男日記》拍得快些,只用了20天搶先喊卡)又在2014年8月的威尼斯影展首映然後公映。故事劇情也十分得酷似:主角都是過氣的電影明星,都以轉戰(zhàn)百老匯作為轉折,主題也都環(huán)繞在演員生涯未見暮色的焦躁中….. 「明星」「百老匯」「好萊鎢」關鍵字的反覆,以及劇情若有似無的神合,例如主角選擇在舞臺上自殘的道德爭議,都讓影迷有著不去聯(lián)想也難。最後,《鳥人》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冠冕,優(yōu)劣的比較也就自動消停作終了。
當然這其中完全沒有誰參考誰的疑雲?!栋倮蠀R熟男日記》的小說原作早在千禧年就問世,主演愛爾帕西諾讀完後買下了版權,才於去年開拍;《鳥人》則是全原創(chuàng)劇本。會恰好在同一年度問世彼此酷似的兩部甚至是三部電影(科能堡的《寂寞星圖》(Maps to the Stars)亦可算入)皆與近年的「影業(yè)自省」風潮密不可分。這幾年來,電影人以電影業(yè)為題材
帕西諾老師最后一次帶給我令人震驚的表演在《死亡醫(yī)生》,一部同樣由好基友Barry Levinson導演的電視電影??蛇@次卻沒什么出色可談,中規(guī)中矩;Greta Gerwig差得也不是一點半點,極度違和的鄰家姐姐形象是鬧哪樣?全程表現好像在參加面試,可惜她沒有勇氣走出自己表演的comfort zone,就當是Levinson選角失敗好了。
同樣是演員那點破事,同樣是表現人物內心糾結與失落,《鳥人》聰明的選擇了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現在不得不佩服導演的眼光。因為這種執(zhí)著的運鏡方式不僅僅可以用來炫耀攝影師的肱二頭肌
《低入塵?!?014年,萊文森關于這部片子的問答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6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