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新海誠的作品,總要做好被虐的準備,這次也不例外,雖說通篇下來,是能明顯感覺到情感的新生。但是我還是被虐哭了。他為你描摹腳型時,他的專注,你的的眼神;你熨衣他做飯的溫馨畫面;你跌跌撞撞跑下樓與那來不及穿鞋的沾滿沙塵的雙腳;你面對他的“指控”時如無助的孩子般放聲大哭;都虐到我心坎了。雖然早就知道這次必然不會像之前那樣揪心,他們都很勇敢,雖然都曽迷惘困惑,但還是走下去了,我看到兩顆互相慰藉的心。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虐哭了。只能解釋為我的哭點略奇葩。看完后,就是無盡地開始主題曲的循環(huán)播放,久久難以平靜。
這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將日本文化的“含蓄”表達地淋漓盡致。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 但盼風來,能留際此地。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 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回顧整部電影,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片名--“言葉之庭”,這是什么意思呢? 言葉在日語中是言語的意思,而這個“言語”這是我們?nèi)粘Uf的話以及用來交流的媒介。那么新海誠導演為什么要用言語這樣的詞作為標題呢 ?
每次看言葉之庭,都仿佛自己是那個男主角,但其實自己早已過了那段中二的年紀,卻仍然不由自主的代入到這部作品里,只是因為我的經(jīng)歷和這個男主太相似了,以至于每次進入雨季,都會突然的想起我和她的故事。。
趁著這次連續(xù)幾乎一個月在下雨的天氣,也趁著過去了將近8年的記憶還沒有徹底忘卻的時候,寫點東西紀念一下這轉瞬即逝的幸福吧。
作品發(fā)布時間:2013年5月底的雨季,持續(xù)了一兩個月的時間?
我的故事發(fā)生的時間:2013年7月底的雨季,持續(xù)了一個半月的短暫時光
男女主身份和年齡:男主是15歲的學生
看完誠哥新作『你的名字』之后,重新看了一篇『言葉之庭』,我還是覺得最愛的依舊是雪野百香里??赡苓@個故事比較真實,可能和我自己的故事有關。
10年的我,就和孝雄一樣,懷著一個不敢告訴任何人的夢想,遇見了一個和世界格格不入和雪野一樣有著及肩短發(fā)和15歲心靈,剛剛和男友分手的她,她是我的補習老師。就像孝雄說的一樣,我不知道她的一切,卻深深地被她吸引,然后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也成了她的依靠。一起看電影,買衣服,逛超市,回家做飯,就像一對恩愛的夫妻。然而高考結束后的第六天,她告訴我她媽媽給她安排了一個很合適的結婚對象,當時,她也是27,我18歲。她說不能再陪我,她是那么的愛我,但我給不了,她等不起。之后我刪除了她所有聯(lián)系方式,整個暑假,我都在家里沒日沒夜地打游戲,除了吃飯上廁所就沒有放下過手柄,幾天不睡,一睡幾天,睡著就感覺眼前都是明晃晃的光和她的影子,到后來也不怎么敢睡覺了,持續(xù)了三個月,然后我離開了這座城市,去了另外一個城市上學。
大二的時候,不知怎么的,她找到了我的電子同學錄
小時候
天空分明觸手可及
于是喜歡下雨
因為它帶來天空的氣息
這段話好有詩意
片子里鏡頭下的一草一木,都煙雨江南的,一把透明傘都刻畫的那么清新,墻上書寫黑板字時落下的粉筆灰都清晰可見,細節(jié)滿分,對隨身帶素描本鉛筆橡皮的男生沒有抵抗力。
四周的綠葉仿佛像水墨畫般,一點點由內(nèi)而外的暈染開來,片名一閃而過,真美。
我總覺得自己不屬于這里
這可能就是虛幻感吧
你懷疑我有問題
沒關系啊
人類總多少有點不正常
日本動畫片里總會突然冒出一兩句金句
在我看來
她仿佛代言了整個世界的秘密
新海誠的每部動漫畫面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但是講出來的故事卻讓人有種不舒服的感覺,這一部尤甚。看到秋月說期待下雨天時我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我在心里祈禱千萬不要KESS擁抱說喜歡,結果還是重重的抱在了一起。抱了我個狗血淋頭。
在這部劇情簡單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在描寫景物的動漫里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少。比如不能因為父子3人送了一雙鞋給他媽就喜歡做鞋子。我喜歡吃冰淇淋但從沒想過自己做。有時候如果對于景物的描寫不能起到對人物心里活動的烘托那就好比一部小說里大量看似華麗實則全是無關劇情的描寫一樣多余。當然了華麗的畫面總是強過華麗的描寫,大部分人還是很吃這套以至于忽視了劇情。
如果這部動漫是想表達15歲少年青春懵懂愛慕年長自己的女人,雖然不期待做的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那樣但至少對于人物的心理刻畫應該側重于秋月而不是2人對半分。如果是師生戀的話那更不用說了,27歲當了老師的人知道自己喜歡比自己小一輪的人不是應該就此打住嗎,居然到最后還主動抱人家。雖然不確定雪野是否喜歡秋月但真的很曖昧好吧,就是這樣最討厭了。
《言葉之庭》The Garden Of Words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