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樣才看的這部電影 沒有想象中的精彩 但可以自圓其說
節(jié)奏適中也蠻吸引人的 對這個數(shù)字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看著沃爾特自己一步步的越陷越深,真替他郁悶,本以為他會最終崩潰,沒想到他確成了偵探,準備伸張正義找出兇手,但有沒想到真正的兇手是自己。然后又以為他該為了自己犯下的罪了結(jié)自己,確沒想到最后給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平靜的結(jié)局。挺好!
贖罪:為什么別人讀過這書沒那么投入?那么如此的認真。原來故事就是他自己的。是他之前選擇了“23”,所以最后“23”也選擇了他。讓他陷進去。讓他自己去把這罪惡的謎團解開。還事情的一個真相,還好人一個清白。雖然可以說罪不可赦。不過我想這算是他的一個自我贖罪吧。
結(jié)局:看電影感情投入了 ,當然自己就會跟著一起高興,傷心,緊張,放松。。。如果最后沃爾特自殺了,我只能想。哦,這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一個人,做了一些危害社會的事,然后失憶,接著搞明白自己是個罪人,懷著悔恨自殺。但我看到的是在最后絕望的邊緣他選擇了活下來。一個緊繃的弦沒有斷,而是松了下來。之后看到的是生活的希望。。。
喜歡這結(jié)局
當你認定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無所不在。
上學的時候我做過一個試驗,我在校園里隨機挑選了一個人,記住了他的長相,在以后的幾天里,我發(fā)現(xiàn),不管我去哪,都會遇見他。餐廳、網(wǎng)吧、圖書館,走廊里、洗手間外面、甚至是在外逛街的路上……于是我猜想,這就是所謂“緣分”的由來。當你遲鈍的大腦向你發(fā)出確切的信號之時,你的視網(wǎng)膜可能已經(jīng)接受過成百上千次的暗示。也就是說,在你“一見鐘情”之前,你們可能已經(jīng)擦肩而過上萬次。你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他和你上過同一所幼稚園,現(xiàn)在看來,這實在沒什么可奇怪的了。
暗示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也許很多人都做過那個“神奇”的心理測試,讓你快速的去算一些簡單的算式,然后再去想一種顏色或者某種物體,如果不是刻意反抗自己的第一意識的話,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所想的和所給的答案有著驚人的相似。
暗示的力量是曖昧的、不可估量的。從影片的三分之一開始,我就猜測那位帶著怪笑的心理醫(yī)生有貓膩,現(xiàn)在我依然這么認為,不然我實在無法解釋為什么他會在那位抹脖自盡的心理醫(yī)生的辦公室里找到阿加…
說道Jim Carry,不得不說說他的另一部新作《靈數(shù)23》(the number 23),聽著滿詭異,有些象恐怖片。
實際上,還真有些象恐怖片,或者至少是驚悚片——看一本書,看著看著,居然看出自己原來是個殺人犯,還是個前瘋子——恐怖恐怖,最近一直在裝文學青年,看了好幾本書,難保哪天不會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個前瘋子......
這個故事的編劇也挺厲害,肯定使不少觀眾忍不住算算自己是否與23有關,好在我沒有,我還沒瘋。其實,這是個顯然很瘋子的事情——就像玩21點,你努力的用加減乘除拼湊出數(shù)字21,高手們往往所向披靡,何況是這種這么寬的范圍:正過來不說,連倒過來的也算。估計怎么著也很容易湊出個23來的。還別說,不光是 23,我敢說讓你湊個37也估計能湊出來的——比如說,我上次剛買了一包三七孝敬老媽,三七=37,哈哈,很容易,是吧。
所以說,其實真的是很瘋子的事情,當然,能瘋成這個樣子,還是很可怕的,這畢竟是殺人啊,怕怕,以后還是少根筋的好,凡事兒不要太執(zhí)著,省的鉆牛角尖——好在我已經(jīng)少根筋了,不怕。
靈數(shù)23:2007推薦,差的只是一個高分的結(jié)尾!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9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