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我們把堆積成山的血肉之軀筑起在了臺兒莊的中正門前,換來了這場殲滅日寇上萬人的勝利。
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報國、大氣凜然的張自忠將軍;舍死抗敵、慷慨就義的王銘章師長.....更多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默默無聞的生命,他們有一個共同 的名字--中國人,他們從容赴死只為一個共同的目的--捍衛(wèi)國土,捍衛(wèi)尊嚴。
這部影片提醒人們,請告訴孩子們,中國人曾經(jīng)是這樣面對敵人的侵略!
你已經(jīng)多久沒有唱過國歌了?
看到影片結尾,油畫般的畫面,史詩般的鏡頭,“用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 悲壯的歌聲回蕩在心中。
我們把堆積成山的血肉之軀筑起在了臺兒莊的中正門前,換來了這場殲滅日寇上萬人的勝利。
也許換算雙方傷亡人數(shù)的比例,我們勝利的代價太過龐大。也許一次勝利,不可能阻擋整個戰(zhàn)區(qū)最終的淪陷。
但是通過這部紀實性的影片,我們多少能夠了解到一些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的真實情形,多少能夠體會到一些在民族存亡之際有血性中國人的不屈精神。
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戰(zhàn)爭影片中,已經(jīng)有了足夠多的被塑造得過分高…
注:文章摘自互聯(lián)網(wǎng),竊以為有參考價值。
發(fā)生于1938年3月至4月的舉世矚目的臺兒莊戰(zhàn)役至今已經(jīng)過去76年。漫長的76年過去,人們才漸漸明晰了當年發(fā)生的真實事情。這其中,湯恩伯居功卓著,卻一直以來飽受誣責。這應當是很多誤讀中最不可原諒的也是最讓人瞠目的誤讀。
事實上,誤讀不成其為誤讀,而是撒謊。
湯恩伯這個人一向是國民黨中央軍的嫡系主力將領,至始至終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詬病。在李宗仁的回憶錄中,這種斥責有很多處,且大都出自國共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
1987年7月14日,蔣經(jīng)國宣布“解嚴”。從此,臺灣“軍宣片”退出歷史舞臺。
同年,對岸推出了一部主旋律影片《血戰(zhàn)臺兒莊》。此片的問世充滿波折且意義非凡。
1965年,李宗仁從海外歸來,周公親自到機場迎接,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
宴會上,有一桌嘉賓是電影界人士。敬酒時,周公對著名導演、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成蔭說:“成蔭同志,你拍過《西安事變》,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后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zhàn)中的臺兒莊大捷
是第一部,也許是最后一部反映國民黨軍抗日的電影,在誕生之時也多虧了多位領導的支持,這個影片才得以問世,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多年,如今抗日電影也拍了不少,然而回過頭看看,在抗日戰(zhàn)爭時的艱苦,以及對敵戰(zhàn)爭的堅難,為國家犧牲自我的精神,揭露了當時各個派系之間的斗爭,從這幾點上基本上就確定了國民黨當時打日本真的非常不容易,各個派系,包括中央軍里面的頭頭,都想保住自己的部隊,所以當時叫個救兵,簡直是難上加難,就這樣不知道迫使多少軍隊在沒有救兵的情況下,被迫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
“十萬火急。徐州李長官,并轉蔣委員長,目前,日軍已攻破騰縣城防,我方援軍至今杳無音訊,職部王銘章及全師官兵決心以死報效國家,以遂成仁之志。謹此急電。民國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下午三時?!?br>——122師師長王銘章
臺兒莊一役由桂系將領、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指揮,戰(zhàn)爭最終以慘重代價獲得了完全勝利。這場戰(zhàn)役對中國抗日有著巨大影響,但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大陸及臺灣兩方面均較少宣傳。1986年上映的電影《血戰(zhàn)臺兒莊》較為真實客觀的反映了當年戰(zhàn)場狀況,沒有過多的煽情
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是 :因為回顧戰(zhàn)爭,所以我們珍惜和平 。
今天的安定和諧、繁榮富強的中國,誰能說不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
我們不會忘記這一民族之魂。
《血戰(zhàn)臺兒莊》就是他們的一枚勛章,它將永遠伴隨著革命先烈的英靈,伴隨著永不逝去的歷史,伴隨著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一部好影片總能讓人受益匪淺,這部真實而感人的巨片不僅讓我了解了祖國輝煌的歷史長卷中這璀燦的一頁,還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
【血戰(zhàn)臺兒莊】出品精良!補充一點歷史信息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8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