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這二字,近二十年來成為熱門話題了,卻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東北是一個多樣化的地域,它并不像媒體和小品呈現(xiàn)的那么單一和表面化。邊塞流放地,流民,知青,重工業(yè)基地,田間地頭,草根文化,銹帶,共和國長子,這些標簽性質(zhì)的詞語形成了東北的復(fù)雜性。東北人后來被丑化和臉譜化了,至今想來還是覺得有些冤枉?!赌贻啞愤@部電視劇算是一部正劇,里面的人是大多數(shù)的正常生活的東北人。攝影機投向的是復(fù)雜的東北人群體中的北大荒知青群體。如果要對應(yīng)以上我所說的標簽
“美麗的松花江,波連波,向前方...”
還記得那時候家家戶戶剛有電視機的時候么,看見電視里幾個小孩手拉著手穿著厚厚實實的衣服走在雪地中,仿佛都能在耳邊聽見踩著雪嘎吱嘎吱的聲響,這對于生在南方幾年難得見一次雪的我來說,甚是羨慕。
看著片中的主人公們從小孩成長到青年再到中年,從三年自然災(zāi)害到文化大革命、開墾北大荒再到改革開放初期,從懵懂無知到青春的騷動叛逆再到敢于擔當?shù)某墒?,有不是家人卻更甚家人的親情,有糾人心弦陰差陽錯的愛情,還有這部戲里貫穿始終的兄弟情。
其實真的不想讓別人說自己拿年代來說事,可是又說真的,現(xiàn)在身邊的人,還有多少能像這部戲中的主人公那般擁有那些深厚的情誼,還有多少人會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去幫助身邊的人,即使這個人和自己是發(fā)小,或者和自己是多年同窗好友。不得不說自己確實是很羨慕劇中主人公們的友誼和感情的,只是在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這種“革命”友誼已離我們而去。還有片中主人公們小時候玩的皮筋、玻璃珠,現(xiàn)在還有幾個小孩會玩這些東西,他們從小接觸到的已經(jīng)是高科技高文…
原著小說一度是我的最愛,初中高中時不知看了多少遍,情節(jié)大概都能從頭至尾捋出來。大學(xué)都要結(jié)束了才看的電視劇,很尊重原著,和書90%是相似的。主演幾乎都是哈爾濱人,雖然有些片段演技略顯僵硬,看著略微尷尬,但聽著熟悉的鄉(xiāng)音,還有熟悉的黑土地上發(fā)生的故事,還是很親切。片頭真的很不錯,三代演員輪回出現(xiàn),還有片頭結(jié)束時五人拉著手轉(zhuǎn)圈圈的鏡頭,很點題。歌也很觸動人心,有種老派的好?!胺砰_你的手,才發(fā)現(xiàn)故土難離”。
最喜歡他們在北大荒插隊的那段時光,雖然條件苦點
要被寫入童年回憶系列了。不知道為什么會對這樣一部劇印象深刻。
還有每次去KTV還想K的這首歌:天上有沒有北大荒。
問爹問娘問夕陽
天上有沒有北大荒
……
美麗的松花江
波連波向前方
川流不息流淌
夜夜進夢鄉(xiāng)
別讓我回頭望
讓我走一趟
高高的白樺林里
有我的青春在流浪
不知道為什么,聽這歌就想哭。這也是至今我最愛的韓磊的一首歌。也許是有些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吧。就因為這首歌,這部電視劇,讓我對松花江,白樺林和北大荒無限向往。
作為一個80后,對知情那個時代是知之甚少的,甚至因為多數(shù)很虐,我很不愛看知青題材的電視劇。但這部劇讓我現(xiàn)在還無法忘記,二十年。
我還記得劉振興,記得王小嵩,記得郝梅,記得韓德寶,記得張萌,記得徐克。記得他們是童年時代的玩伴,記得他們少年時代懵懂的愛情,記得他們各種陰差陽錯有情人難成眷屬,記得他們最終有的人苦盡甘來,有的人人生巔峰,有的人走了歪路,有的人不幸犧牲。
聽韓磊的歌于是又想起了這部劇,不清晰的視頻有些辛苦,但還是想仔細重溫一遍。曾經(jīng)的童年回憶,在已經(jīng)成人的今天,感悟也會有所不同吧。
只有友情是時代饋贈給他們的一份遺產(chǎn):電視劇《年輪》觀后感+經(jīng)典語錄24條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7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