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景很美、很清冷,借用朋友的話來說是個漂在水上的世界?!笆兰o末的絕望”最直接的是被邊境分割的小村莊人們相望而不能相聚的絕望,以及政治家對政壇的失望;繼而想到由于某種不可說的隔膜帶來的刻骨疏離——無法分享的痛苦、觸而不發(fā)的愛與隱忍冥固的孤獨。這種絕望或許是藝術(shù)的天性,如劇中新娘父親說自己像一只掛在電線桿上的鳥,有一種始終游離無依的凄美。很喜歡對記者和新娘間關(guān)系的表達,從最初處于鏡頭邊緣的新娘對記者無聲而漫長的凝視,到記者同樣專注的回看,我以為她想邀請他跳舞
1. “我們跨越了邊界,然而我們?nèi)栽谀抢铩N覀冃枰缭蕉嗌龠吔绮拍苤胤导覉@?!?br>2. 和《尤利西斯的凝視》一樣,電影里有一個在做愛當中短暫地召喚回戀人的少女。呼喚他的名字是她唯一自我表達的方式,是the Lacanian objet a, 凝聚了另一段已經(jīng)沉寂在黑暗當中的未知的歷史。那個人連同他們的過去已經(jīng)成為幽靈一樣的存在,而它們以這種沉默而激烈的方式回來。從Kafka, Foucault到Deleuze, Desire都是保存自我最多的地方。
3. 升降機將吊死的試圖超越邊境的緩緩放下,一群黑衣黑帽的女人鳴叫著從角落里奔涌出來,儀式性地環(huán)繞在死者周圍。那是在祭祀場上盤旋的黑雨滴一樣的鴉群。用難以索解的古老的語言和聲響祭奠為不存在的自由獻身的同類。而火車冷漠地從她們身旁駛過,朝向未知的所在。
4. “And when the night is cloudy/There is still a light that shines on me/Shine on until tomorrow, let it be”. 就讓它如此吧。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也會自由的生成。Kojeve說希望和未來是屬人的結(jié)構(gòu)性的存在,它們將歷史區(qū)別于自然,人區(qū)別于物。希望卻也因此這…
[鸛鳥踟躕]是希臘導(dǎo)演泰奧.安哲羅普斯在1990年執(zhí)導(dǎo)的巴爾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整部電影是以來自雅典的電視導(dǎo)演亞歷山大到希臘邊境攝影取材而后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失蹤多年的政治家從而決定從中挖掘重大題材為線索展開的。在這次行程中,導(dǎo)演以一個記者的身份領(lǐng)略到了在一個一分為二的村莊下異常憂郁、絕望甚至是死亡的氣息。
整部電影極具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客觀真實而又像是一首含蓄的詩,緩慢的節(jié)奏鋪墊著沉重的思考。在刻畫人物方面,色彩上,電影中出現(xiàn)的人幾乎都是一席暗色,惟有最后出現(xiàn)的新娘是一席白色(我想這也是電影中唯一超現(xiàn)實以及代表著希望與自由的一面);光線上,從來沒有暖色的光線和鮮明的冷暖對比,只是通過微微的拂曉之光來照亮人物的半邊身體。這樣的刻畫,頓時讓人感受到人物沉重而憂郁的生活是如此晦暗而又不堪重負。
在電影中,導(dǎo)演大量運用長鏡頭來完成敘述。通過鏡頭緩慢而輾轉(zhuǎn)的視角體現(xiàn)了導(dǎo)演獨特的審美情趣以及人物身處的場景氣氛,也很好的刻畫了人物的內(nèi)心轉(zhuǎn)折。對于電影的主視角--來自雅典的記者,也有其獨到的鏡頭特點…
“有時候,為了聽到雨聲背后的音樂,一個人不得不沉默。”
感覺安哲的電影每部形式上的差別是那么大,內(nèi)核的點卻依舊是那么幾個,關(guān)于隔離,關(guān)于歸屬。
上一部《霧中的風景》中姐弟買了火車票去了邊境,偷渡過了河。這次故事就發(fā)生在邊境的小鎮(zhèn)上,這里是收容難民的“等候室”,里面的人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卻也不被新的國家認可,進退兩難。如片名一樣,本該遷徙的他們,卻陷入停滯,他們與故鄉(xiāng),與希臘都是隔離的。
其內(nèi)部,難民來自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互相有著界限,也是相互隔離的。
“他們越境而來
1??電影無非兩種,一種讓你放棄思考,一種讓你陷入思考。安哲的電影屬于后者。
2??在影像中,隔著河兩岸無聲的婚禮,車站里信仰崩塌的難民,跨不過的邊界線,架設(shè)天線的工人。安哲用他如詩般流淌的長鏡頭,書寫著世紀末最后的憂郁,書寫著他的世界主義。
3??無國界的敘述老生常談,這里不再復(fù)述。更令我感懷的是那個失蹤的政治家留給夫人的信:
4??“我祝福您身體健康,但我不再能完成您的旅程,我是個過客。”
“全部我接觸的,都使我痛苦,而我身不由己?!?br>“總是有人說這是我的
安哲的這部電影意在探討“邊界”問題,實際上,他的好多電影也一直在表現(xiàn)這個概念,只是,這一次,是關(guān)鍵詞,是被從各個角度強調(diào)的關(guān)鍵詞。
一、 空間的“邊界”
影片中地理的邊界是非常清晰的,甚至影片一開始就呈現(xiàn)了“公海上難民的尸體”這樣的驚人場面,電視臺的記者流連于希臘邊境的“等待室”,試圖解讀國界的意義。國界,在《霧中風景》中是一條黑暗中河流,在《永恒與一日》中是邊境鐵絲網(wǎng)上懸掛的人。國界總是意義重大,多跨出一步,就是死亡。
記者在“雁足懸空”中體味這一步的意義,一道鮮明的分界線,將一座橋梁,一對夫妻,一條道路分成兩半。
二、 時間的“邊界”
結(jié)束時,政治家失蹤的時間被假定為1999年12月31日,這是一個時間的“邊界”,下一個時刻,將要開啟一個新的紀元,可是時間的邊界有意義嗎?新的時間是否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局面將要開啟?正如片中《世紀末的憂郁》所言:不管是用什么措辭,新的共同體的夢想,真的能實現(xiàn)嗎?
三、 人際的“邊界”
人與人被什么阻隔和分開?除了時間和空間?被社會習俗,宗教信仰,性…
《鸛鳥踟躕》世紀末的憂郁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6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