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部起,導(dǎo)演換了,聲優(yōu)也大換血了,畫風(fēng)也變,人物變形得太夸張了,人物性格什么時候變得逗逼了,越發(fā)是給小孩子看的了。開始重制以前的劇場版,制作方已經(jīng)江郎才盡了嗎?主線劇情和老版差不多,只是畫面更華麗了。結(jié)尾有點不同,時光巡邏隊不是姍姍來遲了,而是坐享其成。藍胖子的道具掉光了,他們還敢不辭而別,還要跋涉幾千千米,也不要時間巡邏隊送一下,那可是在白堊紀,太意氣用事了。
有段情節(jié)塑造大雄的爸爸,很溫情的畫面。情感的戲份多了一些,最后與恐龍離別時情緒表達太過歇斯底里,反而顯得虛假。時光機也改進了,儀表盤上是藍胖子追著銅鑼燒跑,老鼠追著藍胖子跑。時光機雖的空間移動功能雖然壞了,但是可以先回到現(xiàn)在,再用任意門回家啊,何必親子走到白堊紀時期的日本,藍胖子的智商下線了。白堊紀時期的日本哪有淺灘,都是海洋。
現(xiàn)在開場有片頭曲了。大雄的媽媽的聲優(yōu)是三石琴乃,小夫的媽媽居然是高山南配的音,要仔細聽才能感受出柯南的影子。
如果說真人版《變形金剛》的火爆是70,80的年輕人重溫童年的記憶,那么看機器貓的劇場版系列,多多少少是對快樂童年的告別。當(dāng)記憶中那個膽小懦弱不求上進每每惹出禍端卻不敢承擔(dān)責(zé)任的大雄(康夫)開始逐漸擯棄他的眾多惡習(xí),當(dāng)機器貓不再萬能,當(dāng)胖虎、小夫、靜香和大雄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少,合作越來越多,我似乎看到了機器貓世界正越來越像成人化的世界發(fā)展,越來越失去了童年本身的單純。
小時候看《機器貓》,一面對照著大雄的諸多缺點檢討自身,一面對機器貓的萬能口袋羨慕不已。如果我有任意門,就可以漫游世界各地;如果我有竹蜻蜓,就可以與藍天白云嬉戲;如果我有時空機器,一定會到令我心醉的朝代看個究竟;如果我有……
那時候的想象,多數(shù)與玩樂有關(guān),可以自由自在玩耍,不用做作業(yè),不用聽老師父母訓(xùn)斥,可以在小伙伴之間好好炫耀一下……看,我們每個人都和大雄一般。
可這才是孩子的思維。
后來我們大了,讀書,工作,戀愛,開始為成家立業(yè)擔(dān)憂操勞。有幾個人還會用“如果我有機器貓”這樣不切實際的假設(shè)來安慰自己呢?不會了,想都不會想
原來溫柔的眼神可以是那個鬼樣子的,原來銅鑼燒是可以十幾個一起倒進嘴里的,原來四維空間袋是可以裝下十幾坨恐龍的,原來吃了桃太郎丸子的霸王龍的眼神是可以白癡到可愛的,原來竹蜻蜓的電池耗盡以后是會蔫巴的,原來叮當(dāng)也不是萬能的,至少他不會修時空機。最重要的是,原來叮當(dāng)?shù)穆曇艟尤豢梢允悄敲磍oli的。
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不知道多啦A夢就是機器貓,最近一次老同學(xué)聚會的時候,聊到馬上要上映的《多啦A夢之大雄的恐龍2006》,還被一個哥兒們糾正,說:“咱們七零一代得叫《機器貓》?!笨赡苓@也是區(qū)分七零一代和八零一代的標(biāo)志之一吧。
記得《機器貓》應(yīng)該是八十年代末期引進到中國的,略晚于《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當(dāng)時它的名字叫阿蒙或者小叮當(dāng),而康夫、小靜、大熊、小強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衷诤髞淼陌姹局斜慌脕y七八糟,最新版的《多啦A夢之大雄的恐龍2006》里用的譯名完全是我不認識的,尤其別扭的是,康夫現(xiàn)在叫大雄,而大熊叫胖虎。譯名混亂的原因據(jù)說是港臺版、地方版、央視版打亂戰(zhàn)鬧的,后來《機器貓》的作者都看不下去了,其中一位在去世之前留下遺言,要全世界都叫這只機器貓為多啦A夢,雖說死者為大,不過回憶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在我心目中,永遠只有一只叫阿蒙的機器貓,而這只多啦A夢是別人的。
非常巧合,《機器貓》的動畫片版居然和我同歲,在73年問世之后沒有什么動靜,79年重新制作才二炮而紅,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哆啦A夢:大雄的恐龍:熱門動畫片 你現(xiàn)在過得好嗎,大雄?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