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人的博客上看到對這部電影的微詞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df2bb501009rz6.html,出于好奇我立即觀看了此部電影,想對此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拋開文化侵略,這部電影很精彩。生動幽默的情節(jié)設置和絢麗的色彩自然不必細說,我想談談我自己對影片含義的理解:
1、 我覺得影片能體現(xiàn)中美教育方式的差異:中國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不論對他是否適用,大量的時間被用于彌補弱勢項目,自己的優(yōu)勢反倒被忽視得不到發(fā)展;美式教育鼓勵發(fā)現(xiàn)并充分利用每個人的長處,正如片中的熊貓,雖然身材不適合習武,但是他很執(zhí)著,師傅也正是發(fā)現(xiàn)了他對“食物”的執(zhí)著才想到要從這一方面開始培養(yǎng)他,揚長避短,最終戰(zhàn)勝太郎。我想如果換做中國人來拍一部相同題材的電影,中國編導會把大量的筆墨放在“熊貓如何勤學苦練,戰(zhàn)勝好吃懶做的毛病,最終練就一身絕世武功”上面,畢竟只有通過努力才能修成正果。這部影片則著重描寫了熊貓如何運用自己的優(yōu)勢打敗敵人,沒有必要強調一個艱辛的過程,學習應該是一種樂趣。
2、 從片中可以看到
超級有趣 經(jīng)典美漫風格
作為動漫劇集的補充看起來很連貫
大家都很可愛角色豐富飽滿!
如果推薦入門美漫的話這個可以呀
和電影銜接密切,看完這個也可以看Kung fu panda!
阿寶有很多美式性格,master shifu 叫起來我至今都沒有接受,師傅大師23333
然后里面也能看到許多歪果仁對中國的誤解,還挺有趣的。
第一部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敗。不光是我,很多人都覺得導演根本沒弄清楚什么是中國文化。美國人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大部分來源于唐人街,而唐人街離開中國太久,遭受異族文化的浸染,許多習俗都變形了。記得一個朋友在唐人街的中餐館買了番茄炒蛋,端上來一看是番茄醬炒蛋,而且味道很奇怪。
盡管整個故事放在一個中國式的背景里,然而許多細節(jié)卻充斥著日式的設定,大概西方人認為日本人和中國人長得差不多,文化也差不多吧。而這一次看得出來導演是用心的。據(jù)說他在成都呆了三年,這從畫面上的建筑便可以看到,鳳凰城有非常明顯的成都的影子。這一次,不再是對唐人街的復制。特別喜歡片尾的剪紙風格的動畫。反正是動畫片嘛,圖個樂。
“功夫熊貓之蓋世五俠的秘密”中國文化的地道解讀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2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