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都去看《后來的我們》時,第一周我看了《幕后玩家》(確實這部劇本是真殘),第二周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時候我選擇了《青年馬克思》,由于我歷史政治很不好,所以沒法說什么特別nb的評論性內(nèi)容。
首先這部電影的主題很明確,不是表達工人運動,而是闡述《共產(chǎn)黨宣言》的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最后并沒有工人運動的宏大場面,只是用了旁白來代替??吹臅r候就感覺那個年代的友誼是真好建立,如果電影表述的沒錯的話 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互相吹捧+下了一晚上的國際象棋和喝啤酒抽雪茄中建立了最濃厚的情誼
《馬克思:時代青年》(又名《年輕的卡爾馬克思》),是講述年輕時期的馬克思,面對19世紀中,整個歐洲因為工業(yè)革命,產(chǎn)生的社會動亂,以及階級差距等經(jīng)濟及社會現(xiàn)象,到撰寫《共產(chǎn)主義宣言》的過程。
整部電影拍的非?;靵y,沒有章法,而且敘事手法非??菰铮粫驗榭戳诉@部電影後,對「馬克思主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有別於《漢娜鄂蘭~真理無懼》僅著重在一個事件的描述,這部電影企圖用「流水帳」形式,介紹年輕時的馬克思思想的啟蒙,以及演變。我個人還是覺得前者拍的比較好看
由于缺少相應(yīng)的知識儲備,不得不承認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我是充滿疑惑的?!盀槭裁础边@三個字總是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躲避警察的追捕?為什么言語要如此的嘲諷?看完之后通過查閱相關(guān)歷史背景,讓我心中的疑惑漸漸明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了新的認識。
《青年馬克思》這部影片描繪了26歲的卡爾·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的傳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和社會科學(xué)理論的經(jīng)過
我想從片尾說起。沒想到去豆瓣看了一眼,被集中吐槽的正好也是片尾。
我不吐槽,我覺得挺好。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A complete unknown
Just like a rolling stone?”
片尾迪倫的歌聲一響起,不知道為什么把我給樂壞了。
片名叫做“Le Jeune Karl Marx”(《青年卡爾·馬克思》),并不準確。倒是讓我想起幾個月前,新上任的法國總統(tǒng)馬卡龍與加拿大總理小特魯多會面時流行過的那個詞“bromance”。這詞把兄弟和羅曼史組在一起,比“基友”恰當些,也漂亮些
我看了下面很多影評,都是高呼左翼口號,對于電影另類解讀少之又少。暫時拋開老舊的口號和沉重斗爭,我就好奇的問一下馬克思的女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漂亮?很多人看了這問題的時候,一定罵我褻瀆偉人,那問題來了政治偉人電影需不需要另類橋段吸引觀眾呢?
特別在五十到八十年代中期,政治電影是很忌諱愛情,直接影響到民間電影也不能有愛情,因為愛情是會影響和諧集體主義,可愛情橋段的描寫卻是刻畫人物個性化最重要的一處環(huán)節(jié)。
而且在當時集體市場下,只要政治性強拍啥都會組織看
【青年馬克思】熱門傳記片 新傳人的馬克思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