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不喜歡掛著大名頭而內容迥異的劇情片。
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資本家兒子,把著妹子,在學校里搞搞前衛(wèi)的“紅色”“左翼”小活動,跟資本家老爸玩玩賭氣式的小罷工,這他喵的和托洛茨基有個毛關系?
主人公在生活中處處把自己的經歷、年份硬是和托洛茨基聯系在一起,這本身就是極不成熟的表現。這每每讓我想起學生時代碰到的把自己的經歷和希特勒的生平聯系在一起的少年。
革命又不是出風頭,標新立異,或者搞一些象征性的符號和活動,加拿大的民主社會給了他們這樣的寬松環(huán)境,如果放在中國,會如何?有多少人還能堅持下來?
要知道,托洛茨基的一生幾乎充斥在暴力和血腥鎮(zhèn)壓,殘酷無情的黨內斗爭,遠離故國的流放,這些不是一部借了他的名頭的青春片能承載的。一句話,這片和共產主義沒啥關系。
在當代,成為一場revolution成功的Leader需要什么基本條件?
《THE TROTSKY》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內心強大且博聞強識。影片末尾leon的老爸送了一本鮮紅的《毛主席語錄》給他作為和解禮物,我啞然一笑,一時不知導演的用意是諷刺還是欣賞。開場就展示了自稱為前俄羅斯革命領導者托洛茨基轉世的高中生leon滿滿的書柜和細致的人生步奏:從革命開始,娶個年長婦女,被流放(無論是哪里),趕緊找到列寧 ,開辦報刊,回到首都推翻政府 ,建立社會主義,被下級背叛,再次流亡,被謀殺。和他相仿的年紀,我們只想著怎樣擠進理想的大學或者限于自我的窠臼里以45度角仰望天空。我們可以不用像他一樣執(zhí)著于解放全人類,但最起碼,我們也許可以思考一下怎樣去做些改變 ,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過得更好,小如節(jié)水栽樹,大如維護正義保持良心。
其實,影片也提出了這個問題:Boredom or Apathy? 無聊還是無所謂?無聊,說明還有救,還能夠被喚醒;而無所謂,則危險多了,那說明你麻木了,不care了,管你社會如何黑暗不公,人性如何超越底線,自由如何被侵害踐踏
奇葩的爹最后送了本紅寶書給奇葩,有人說不可思議,我覺得吧當爹是長出了口氣奇葩兒子終于送走可以禍害別人了。
奇葩兒子沒頭腦的反抗為啥響應人那么多,因為大家都有不滿需要表達只是找宣泄口而已,至于奇葩綁架校長鬧革命的目的,呵呵,與他們何干??绰蓭熇项^、律師女、奇葩那些來的同學就知道了,其實大家目的都完全不一樣啊,借著這事大家出口氣鬧騰下,飚幾句狠話都不用負責的感覺。就像校長說的,人就喜歡自由自又散漫的生活,但又希望自己需要的各種配套服務包郵到家,這本來就是悖論。都他娘的散漫罷工了,還想要各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啊。
奇葩就是被法西斯老爹娶的繼母給慣的(這個繼母做得真不錯,慈愛啊。。。應該是溺愛啊。。。出了個這么奇葩傻兒子),餓他兩頓看看(開頭他離家出走,娘一說露宿街頭會被人尿一身,奇葩就趕緊拿錢了。娘一說要做他愛吃的,他就答應回家吃飯了。都沒斷奶呢,親爹狠心點扔去印度看看)
奇葩的爹為啥送兒子紅寶書呢?我想他爹對家庭、生活、社會應該也有很多很多的不滿,只是迫于生意需要安于現狀
一路熱淚盈眶地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們是否曾經也想過要改變這個世界?我們是否曾經也有過對這個世界的不滿,覺得需要改變?并且在這改變中,我們負有責任?可是我們最終都變成了一個中年人,以擁有一間房子、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一個妻子(丈夫)、一個(幾個)孩子為滿足?我們不知何時,開始覺得這個世界的龐大、自己的渺?。坑X得自己孤獨,不被人理解?在這個世界不能找到同志?覺得自己所想的一切,在這個龐大的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我們何時變成了這樣。一個中年人,一個犬儒主義者。我們除了嘲笑、旁觀,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在熱情者面前顯示理性;我們在夢想者面前顯示成熟。我們內心空洞、虛弱、軟弱。世界并未變得更為龐大,只是我們已經變得渺小。就像真正的預言書,不可能是那些通勝、風水,告訴你來年一年的運程,而是《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我們》等,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會為了自己預測的準確而自喜,并作為賣點,而后者則自始至終是,悲觀主義的。于此,我們回到這部電影:什么是勵志、成功學?我們滿天高談勵志,以及成功學
《少年托洛茨基》你們都很naive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