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措格恐怕是“四杰”中一位頗具MV剪輯風格或者是可以去拍公共宣傳片的導演。音樂詠嘆調(diào)的主題暗示;水中滑動的槳,薄霧,女子觀看的臉,船中回望的人,洗衣的老婦,尖頂?shù)母咚?,風吹動著蕩漾著的青草,優(yōu)美的旋律,以及呼之欲出的質(zhì)問:“你沒有聽到周圍恐怖的叫聲嗎?那尖叫的人在喊安靜。”開篇這一段,音樂和畫面的配合分開來看的確很美,動人心弦,但對電影而言,確是近乎致命的淺顯和多余的詩情。
他有著敏感的心靈。當Kaspar從黑暗的地窖中被帶到地面上的人類世界中,從此告別了陪伴他多年的小木馬后,他又從騎兵團團長家的馬棚里被帶到一座高塔上獨自生活,同時又有一戶平民教他如何吃飯等簡單的生活知識——在把他帶出地窖前,他的父親只教了他寫自己的名字、說一個簡單的句子以及走路。
當女主人把搖籃里的小嬰孩遞給Kaspar讓他試著抱一抱時,他默然留下兩行清淚,他說:“媽媽,我好像遠離萬事萬物?!闭鞘种姓е倪@樣一個弱小卻又用哭泣表征著無限生命力的嬰孩,讓初次接觸人類社會的Kaspar有了極大的觸動——來自于一個真實鮮活的生命的觸動——…
1828年秋,當紐倫堡的鞋匠發(fā)現(xiàn)他時,卡斯帕.何塞Kaspar Hauser像樹樁一樣站在小廣場上,眼神呆滯,衣衫襤褸,左手拿著一封給騎兵上尉的匿名信。
沒人知道他從哪里來,這個骯臟、惡臭、渾身長癬的少年,僅僅會說一句話:“我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名騎師”,重復著“馬,馬,馬”,他甚至不會走路,更不要說拿餐具吃東西了,他對別人的言語沒有反應,當然也不知道表達,他甚至對劍刺和火苗也沒有反應,渾不知危險為何物,而當他撫摸火焰時,灼痛卻能讓他流淚。這個怪人的消息隨即傳遍歐洲,各類學者、律師和公務員,紛紛前來探望。最初收留他的騎兵上尉認為他應該自食其力,于是在馬戲大棚里,卡斯帕像當初一樣站著,滿足人們獵奇的愿望。后來,好心的道默教授收養(yǎng)了他,并教他讀書、寫字、編織、認識世間萬物,逐漸地,卡斯帕能夠說話了,最后甚至能夠書寫自傳。
通過他后來的敘述和自傳,大家才知道,他來自一座地窖,每天醒來后,他會發(fā)現(xiàn)一杯水和一塊面包,他在那里睡覺和醒來,像豬豕一樣活著,他并不知道他那樣過了多久,直到有一天,一個男人進來,教他重復那句話…
卡斯帕爾·豪澤爾和一個未經(jīng)世事的嬰兒有什么區(qū)別呢?
也許區(qū)別在于,嬰兒的生理心理都還未發(fā)育完全,是一張真正的白紙,社會規(guī)定了在這張白紙上作畫的全部過程,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他最終一定會長成一個被社會所接受的人,就算有點叛逆,也是可預期的叛逆。但16歲的卡斯帕爾已經(jīng)具備一個幾近成年的靈魂,他前16年的生命未經(jīng)社會化的過程,之后也無法補足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童年,他是未被文化所建構的人,注定是徹底的異類,再也無法融入社會。
所以我們看到的
電影的德語片名直譯為英語是“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中文為“人人為自己,上帝反眾人”?!叭巳恕保匀恢鸽娪爸谐霈F(xiàn)的人類群體,每一個人都帶著私心來對待卡斯帕爾·豪澤爾,他們不是為了豪澤爾的“好”而做出這些舉動的,而是將其當作人類學的標本,從中換取利益、歡笑、資料和名聲:這表現(xiàn)在軍官意欲將其塑造成騎士,氓流青年們拿雞來逗他,書記官纖細記錄豪澤爾的一切,英國貴族想收養(yǎng)他權作假仁假義的高尚。
人類自身構筑的文明、理性和道德的王國傾塌了
這么說把, 即使這是一部1974就拍攝完成的電影, 還是有很多鏡頭或是電影語言我無法能透徹理解. 雖然電影時間并不是很長, 但是我也沒有一氣呵成的看完這部電影, 是看看停停才看完的. 我也沒有辦法寫什么影評, 只是為了記錄那些我覺得比較值得回味的鏡頭..
第一個鏡頭是無邊無際的麥浪在風中搖曳, 背景音樂卡農(nóng)響起. 關于這個鏡頭以下這段文字覺得解釋得比較深刻"影片的引子部分是一組平靜、舒緩、安詳?shù)拈L鏡頭,看起來和電影毫無關系:平靜的河面,一頁小舟輕輕蕩過,泛起漣漪,一個少女朦朧的面容慢慢化作河邊洗衣的老年婦女,人的一生從年輕到衰老,就像這樣,平靜而安詳,多么美好!但是,導演一開始就給影片加進了一個不和諧的因素,隨著影片的開始,莫扎特《魔笛》中塔米諾王子誤入夜后黑暗森林時的詠嘆調(diào)"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就在這平靜、安詳?shù)漠嬅嬷锌澙@著,揮之不去,當詠嘆調(diào)唱到一半時,音樂、畫面戛然而止,接著接入正片。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diào)卡農(nóng)》響起,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一組固定機位的長長的空鏡頭定定地立在那…
"我除了生命什么都不剩了" Kaspar面無表情地說道。
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宗教符號:圣詠、基督像、禱告書、牧師以及Kaspar幾次對宗教和信仰的評論等,都使觀眾不得不忽視導演對信仰的探討,這也是赫爾佐格電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主題。首先有必要提及影片中的一個鏡頭和一個場景:在Kaspar被好心農(nóng)夫一家收養(yǎng)后,有過一個籠中鳥的特寫鏡頭(基督像也在這個時間段出現(xiàn),順序記得不太清);還有一個場景是老教師和Kaspar談論關于塔和房間的對話,其大致內(nèi)容為,Kaspar認為從內(nèi)部觀看的塔頂?shù)姆块g比從外部觀看的塔要大得多。我們可以表面地理解為外部空間對個體認知的限制,更深層地說,認知能力的增長與個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規(guī)模的認知是成反比的,通俗地說,知識的增長并沒有給人帶來充實感,而正恰恰相反,人愈加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但是,如果我們在看完影片后回想這一片段并與之前導演所安設的各種宗教符號,我們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Kaspar并沒有作為影片中所描寫社會的一分子,而更像是一個從某種特定文化之外闖進來的"局外人"。他多次對他所"侵入"的社會發(fā)表尖銳的看法如:"蘋果很…
《卡斯帕爾·豪澤爾之謎》好看的劇情片 曾經(jīng)也有一只特立獨行的蘋果,輕巧的從一個人的腳背上跳了過去。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7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