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這本書挺早就看過了,不厚,翻翻故事很快就看完了。除了覺得匪夷所思和想象力豐富濃郁的異國風情外,并沒有記住那些揭示宗教丑惡等等的“深刻大道理”。十個人講了十天故事,每人每天十個,咱可千萬別說卜伽丘之于但丁什么什么,或者十四世紀的伏爾泰什么什么,只要知道,《十日談》——很黃很暴力,即可:)
電影《十日談》拍于1971年,導(dǎo)演是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別怕名字長,就說“意大利的帕索里尼”都知道。這位大導(dǎo)最早以詩人成名,被稱為文藝界“怪胎”,頗受爭議,他執(zhí)導(dǎo)后有二十多部作品,《十日談》與《坎特伯雷故事》《一千零一夜》并稱為“生命三部曲”,雖然很黃很暴力,但在他來說應(yīng)是成熟而保守的作品了。要想了解帕索里尼的“程度”,這么說吧,是他拍了《索多瑪120天》,明白了吧?
帕索里尼一生傳奇,最后他死在一個同性戀少年手里,被稱為“死亡模仿藝術(shù)”。
說說《十日談》中的故事吧,這是從十日、每日十個的100故事中選出。(我憑記憶寫下來,考驗自己的記憶,考驗自己敘事簡練)
生命三部曲早就聞名了。最近才看完,結(jié)果十分失望。有種幻滅的感覺。
第一部十日談看得比較細,后面一千零一夜和坎特伯雷傳說是迅速跳著看的,因為實在受不了。
最讓我忍受不了的是,導(dǎo)演總讓演員極其弱智地不分場合地傻笑。拜托,請尊重觀眾,也尊重原著,尊重歷史好不好。中世紀不代表大家就一定要表現(xiàn)得如此弱智,傻笑更不代表純樸??催@種表情看多了,實在倒盡胃口。
導(dǎo)演可能有意識地想再現(xiàn)中世紀原生態(tài)的生活場景,用很多長鏡頭和中遠景拍攝,節(jié)奏比較慢,也不用音樂。就一部情節(jié)較弱,連貫性較差,沒有全場主角,演員表演不專業(yè)的電影而言,這種做法只會減分。至少就我而言,我的感情始終調(diào)動不起來,融入不了電影當中。至多當小品來看一看。盡管個別場次會有出彩的表演諧趣的情節(jié),但無法提升整部電影的觀賞性。
還有一點忍受不了的是,電影里做愛的鏡頭頗多,可是大多數(shù)拍得一點美感都沒有,基本上都是像動物一樣,一男一女一對上眼馬上要搞,掏出家伙,直接做活塞運動。當情色片來觀摩這些電影的同志們,八成要失望了。(小聲地說,這也是我的動機之一
《十日談》Decameron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3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