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波頓的電影我看得不多,因為所謂的黑色幽默并不是我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這張片子在未看片的盒子里躺了蠻久了,直到上個周末,我終于決定坐下來看看那些我不一定笑得出來的幽默。
故事很平常,如同一個男版的灰姑娘,一個叫查理的小男孩生活在一個幾乎食不裹腹的家庭,卻意外地成為參觀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廠的五個孩子之一,并且最終成為唯一參觀完的孩子,得到了威利·旺卡的特別驚喜獎:巧克力工廠。如同很多宣揚真善美的片子一樣,“好孩子”得到了好結果。但是細細想來,整個故事似乎從來沒有一件事是完美的----從一開始就沒有。查理(就是那個幸運的男孩)的家庭似乎很完整,他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可是他的家庭卻窮得可以:一間四處透風的屋子,沒有吃飯的桌子,沒有像樣的床,只有圓白菜燒圓白菜的湯;父親下班回來帶給他的禮物,是在他工作的牙膏廠里拿回來的牙膏蓋子,但卻都是殘次的無法用的那種;得到五張金券的孩子們,一個是視巧克力如命,胡吃海塞的小胖子,一個是自信到無禮的酷愛嚼口香糖的小女孩,一個是被父母寵壞了
(可能有劇透)
這個找了稍微長的時間好像沒人提到這個..如果有的話就是我火星了,畢竟已經(jīng)13年了,被人提到了并不奇怪,于是請勿噴..并且最好提供個地址學習學習,謝謝合作..
5個孩子的名字分別為:Augustus Gloop, Violet Beauregarde, Veruca Salt, Mike Teavee, Charlie Bucket.
Gloop,應該是從gloppy(a.黏的)單詞的變形,暗示了德國肥boy將被管子吸進去做成黏的chocolate.
Violet,這個比較顯然,她的媽媽說“Violet, you're turning violet!” 暗示她即將變成violet(a.紫色的)
好吧,其實我在今天這種寒風凜冽的氣氛中看得很溫暖。
蒂姆波頓的片子總是披上哥特式恐怖的外衣,而我又總覺得他不由自主在電影里流露很可愛的東西。
我們看看寒風大雪中擠在破屋里的一家:加起來有381歲每天只躺在床上的外婆外公祖父祖母,在牙膏廠工作隨時可能失業(yè)的父親,每天只能往湯里加甘藍菜的母親,以及只能在生日時吃到糖果的查理。這樣的一家人,三餐不繼,可是你很難說他們不快樂。下班回家,父親會很開心地跟全家說晚上好;母親發(fā)現(xiàn)沒有加菜會自嘲地說甘藍菜加甘藍菜最對味;即使每年只有生日能吃到巧克力,即使在沒有獲得golden ticket時眼里有一閃而逝的失望,這個懂事的孩子也會把一塊巧克力分給全家人;當然還有用私房錢支持孫子買巧克力的可愛爺爺。
看吧,那所謂幸運的五個孩子,其實本質差別并不大,都是家人心里的寶貝,只不過因家境的不同性格差距過于明顯。無論是貪吃過度的胖小子,自高自大的口香糖姑娘,還是占有欲強的堅果小姐,缺乏想象力的科學家男孩,都不過是被寵壞了。他們其實按說應該是幸福的吧,家境優(yōu)越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真的好棒,看的意猶未盡,還推薦伙伴去看。
查理一個好懂事的小男孩子,家里雖然特別貧寒,但是真的好溫馨,好讓人羨慕。有那么多疼愛自己的長輩,小男孩又超級懂事。第一次拆開巧克力意料之中沒有金獎券,雖然心里很難過卻笑著把巧克力分給家人一起分享。第二塊說實在的,雖然知道可能還是沒有,但是還是屏住呼吸的去看,結果真的沒有。隨著獎券人的陸續(xù)出現(xiàn),男孩心里難掩難過。不得不說,他是幸運的,讓他撿到雪堆里的錢,飛奔跑去買了巧克力,就在電視放出第五個券有人冒充的同時
喜歡開頭和結尾,僅此而已。
有的人有家,卻并不見得對家存有溫暖和美好的感覺。
查理的家真不像樣,除了結尾處那張給人溫暖的粉紅格子餐桌布,但查理卻是個能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幸運兒。任何時代,這樣的孩子都是難得的幸運兒了。
家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個空間而已,想真正擁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個人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有能力體會家的溫暖和不可或缺,因為那同樣是一個可以帶給人許多傷害的地方,可以成為破壞我們內心本來就不夠的安全感的地方。
能擁有一個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家很重要,敢于同另一個人分享一個家很勇敢,可以令一個家不被不相干的人干擾很困難。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想象力的巨大甜蜜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