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期望一半觀望的態(tài)度看完了整部電影。
對于我們所處的時代我曾經(jīng)有一個并不恰當?shù)男稳荩?a href="/w/id421577.html">也沒法恰當)----狂奔的巨獸。
而時代下的我們不過是附著在這只巨獸表皮上的那一只只跳蚤。
有些跳蚤深深扎根巨獸的皮肉甚至血管,淬取血水;
有些還在表皮搖搖欲墜卻不放棄,一心想要像前者一樣覓得一片攫食之地;
有些已經(jīng)被甩落,在泥土中翻滾掙扎。
然而不管每只跳蚤目前的境遇怎樣,內(nèi)心深處都有同樣的惶恐。
“再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人像這個時代一樣的沒有安全感?!?br>因為巨獸奔跑得如此之快,“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fā)生些什么”。
《觀音山》就是一群在這個時代的人拍出來的關(guān)于這個時代的事情。
電影里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三個青年匆匆忙忙大踏步走的鏡頭,在重慶各種臟亂的大街小巷,在看不見盡頭的鐵軌上,以及田野、山間。
大無畏的神情之下潛藏著深深的傷感和焦慮。
魯迅的那段關(guān)于路的說法在這里行不通。被拋棄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來來回回的走,最后卻發(fā)現(xiàn)從未離開過老路或者說根本沒有路。
電影在宣傳的時候打出了韓范范的噱頭,賺足了各種真?zhèn)挝那嗟难矍?/p>
在初夏的夜晚,重溫《觀音山》。記憶中,第一次看它是大學的時候,生活還充滿太多的未知與期待,電影中呼嘯而過的風,一種肆意的氣息讓人迷戀,那些情節(jié)啊、淚水啊、歡笑啊,都不太重要了。
沉靜的夜晚,過往的車鳴打破夜的寧靜,太多的附加讓人看不清事物本來的面目。不過人也不會太迷茫,眼前是一顆糖,吃下去笑笑,一塊石頭不過皺皺眉而已的事,都不是事。生活,一場巨大的愛的名義的狂歡,似那呼嘯而過的風,或柔情似水或激烈酣暢,終究一晃而過。
我們游走其中,一面前行,一面回望,沒有矯情,無關(guān)情懷,放不開的終究是愛。男青年放不開對父母的愛,無法接受父親再婚,女青年無畏前行,回避、不愿回到家鄉(xiāng),對父母感情的絕望,渴望得到男青年的愛,可自己依然太堅硬,堅硬到男青年覺得自己還需要努力,女中年太愛自己失去的愛人和兒子,無法釋懷,終究沉醉于觀音山……太多的悲悲合合,分分別別……請給他一個熾熱而完整的擁抱,世界已是不可控的前行,請給他一個溫柔的暫停鍵。
觀音山中修行人的師傅的真身上我看到時間極盡溫柔的流淌
張艾嘉在車里痛哭的戲,不到一分鐘,印象深刻。
范冰冰很美,特別美,太美了。
美到我沒法相信她在戲里也許只有22歲,她的臉時刻充滿著誘惑。
那不是20出頭沒上大學進城賺錢的問題少女的臉,是熟齡女人的。
據(jù)說靠火車做背景表達情感是日本電影工作者發(fā)明的。
那借用張艾嘉在戲里的一句話,送給時下的日本和日本電影。
人生,太無常了。
查了,導演是曾經(jīng)東方時空《生活空間》的編導。那時的東方時空和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獨立性非常強,我還是初中,每天中午守著看這個節(jié)目,對紀實性很強的生活空間特別關(guān)注,里面以旁觀者的視角記錄了很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這是一部有很多亮點的電影,搖擺的鏡頭(雖然有人覺得晃的眼花,但其實還好)讓畫面更有紀實性,特別是張艾嘉的生活化的對白(不覺得想起《如夢》那種裝B片,生活化點就那么難嗎,非要西裝領(lǐng)帶時尚白領(lǐng)頹廢迷幻就是深沉文藝),其實影片整體基調(diào)就是生活化的紀實風格,街頭的偷拍記錄,觀音山火車洞、車站、寺廟的隱喻,它是一個精神解脫的凈地,對地震之后人們心理創(chuàng)傷的人文關(guān)懷,搭乘火車那段的音樂和畫面搭配的很到位,你可以看到畫面里美麗的大光圈虛化的彌漫燈影是用心設(shè)計了的,我直贊,鏡頭真好,攝影真好。整體觀影感受是流暢的(比《將愛》好受多了,看那貨簡直是煎熬),有淚點、有笑點、有壓抑、有舒暢、有釋懷也有解脫,正因為有這些元素交叉,每段畫面都恰到好處的切轉(zhuǎn),非常適度而不是讓人感覺用力過度(又想起姜文那貨)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像一首歌一樣,有前奏也有間奏,有主旋律更有高潮。因此,當我為故事的構(gòu)思和導演選擇的視角感到驚喜的同時,又為之扼腕可惜。不管怎么樣,在娛樂大片充斥的時代,難得看到了中國普通百姓個人化的心靈創(chuàng)傷被搬上了大屏幕??上У氖牵队^音山》里雖然有很多感人的瞬間,但是光有旋律不一定就能算是一首完整的歌曲。
從節(jié)奏來說,整個電影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情緒的宣泄,沉重過后還是沉重。導演就像扛著一把錘子將觀眾使勁地往死里砸,故事的空間完全都被砸得平平的。就像片中大量手持拍攝和近鏡頭的運用,沒有一點讓觀眾自己被感染的縫隙,看到的只是壓力而不是張力。而結(jié)尾,在眼看著這些情緒就要像一堆散沙一樣流走的時候,導演不得不拿大段的獨白,對故事的主題做了最通俗簡單的總結(jié)。
從故事結(jié)構(gòu)來說,故事的主線顯然應該是張艾嘉扮演的常月琴,然而常在劇中的感情卻完全沒有得到展開,只是靠張艾嘉嫻熟的演技硬撐著。我們先是看到她脾氣古怪,又看到她悲痛欲絕??墒呛髞硭烤乖趺崔D(zhuǎn)變的呢?僅僅是因為她自殺未遂
1、你以為在鐵軌上走來走去就文藝了?2、你以為跟個傻逼一樣把自己頭敲破就殘酷青春了?3、你以為把汶川地震扯進來就人文關(guān)懷了?4、你以為又哭又鬧動不動要死要活的就能打動人了?5、你以為不讓范冰冰化妝她就真像個社會底層人物了?
一句話點評:空洞,矯情,不好好講故事,非得裝深沉裝文藝!
《觀音山》震撼!CD京劇院XXX死亡事件案情解析報告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