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這個片子還是要打個分吧,因為異議太多。我撐崔健。 9分!
1.懂老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意向概念化的東西太多。因為,這個導演和一般的導演不一樣。他是一個唱歌的。但是什么都想加進去。符號化的沖突的,以及那些矛盾的地方太多了。好像看過一句老崔說過的話,他比較喜歡尋找生活現(xiàn)實中的矛盾。所以這個帶來的東西,全部躍然于大熒幕之上,會讓人覺得亂。
2.想一下郭敬明,就明白了。他是一個矯情的作家。小時代的電影就有郭的風格。所以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影迷們,絕對買賬加寬容。不管片子再爛。給老崔9分的背后,我不得不承認有這個元素。我挺崔,其實是對中國搖滾樂的那個牛逼時代的一種贊揚。
3.我也相信,老崔的兩段處理。迷失的季節(jié)那一段舞蹈,以及藍色骨頭演唱的時候小號進來時候的震撼。有這樣的功底,老崔是能夠抓住搖滾激動人心的東西的,就是把人激一下,打個冷顫什么的,甚至感動一下子,對搖滾音樂的態(tài)度表達出來,顯然老崔不想這么趕,搖滾類型的電影必有壓迫與反抗的對峙。類型片講夠了,老崔想了想覺得沒有必要。
4. 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
“太可惜 也太可氣
我剛剛見到你
你是春天的花朵
長在了秋天里
為什么沒有人告訴你
這迷失的季節(jié)”
這首歌是誰寫的,我覺得可說是三個人共同譜寫的,施堰萍,孫洪和陳東,他們都是迷失的季節(jié)里的執(zhí)著的人們。她愛他,他愛他,他愛她,他彈著琴,他跳著舞,她唱著歌,三角戀的故事雖不新鮮,卻很動人。
在我看來,《藍色骨頭》就是講的有關青春的一些小事。至少,我覺得崔健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句話——
年輕人嘛,總得有點追求。
《藍色骨頭》是我和女友一起去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電影并不好看,這是事實。女友叫夢凡,是個很好很好的女孩,這也是事實。電影是她推薦的,我想應該也是很好很好的。她說想看看一個歌手拍的音樂劇是什么樣的,我說好。
崔健是誰?她沒有給我普及,我也懶得去查——至少這應該不會成為我看懂這部電影的障礙。
電影開播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么一部上映不久的電影整個放映廳只有7個人,其中還有3個中年大叔。后來我懂了那是為什么。那是大叔的青春,那是一個信仰還未凋零的年代,而崔健,就活在那個年代。
當然現(xiàn)在崔健還沒死,不然我便不會看到這部以文藝為噱頭的愛情片。但我仍固執(zhí)地認為崔健已經(jīng)死了,在這個信仰凋零的時代來臨之前已然死去。太可惜,也太可氣,他是一朵春天的花朵,卻長在一個秋天里。其實也好,美人白頭,英雄遲暮,卻是讓人悲哀;若在輝煌中死去,倒也不壞。他在那個時代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太可惜,也太可氣,我剛剛見到你,你是春天的花朵長在秋天里。”
恨我沒早點遇見你,你也有你自己一段美麗的故事
誰是魚誰是鳥,孫洪是魚,陳東是鳥;陳東是魚,施堰萍是鳥。
以前的生活真的多姿多彩,不像現(xiàn)在,除了電子屏幕,只剩電子屏幕,就像一個彩色的世界
黃軒的造型是真的舒服,眉目清朗俊秀,干干凈凈的,鼻子長得是真的標致
減了一些陳東和孫洪的片段,真的不至于。如果不是在火車上看,我死也要把刪減片段找來看了
施堰萍好美
《迷失的季節(jié)》是一個反革命毒草
文革那個時代的作品比較容易獲得好評。
1、因為大家知道很少,而且很神秘。從爺爺輩說,那個時代非常好,但是從父輩說,很糟糕。那是中國倒退的幾年,猶如今天的朝鮮。
2、所以一個國家走向,民主和自由。是必須的。
比如民主地質疑政府的權利,質疑權威,質疑很多。
比如言論自由。
比起那個年代,國家已經(jīng)好很多。
【藍色骨頭】趙有亮主演,也說電影的敘述方法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