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大功夫,專門注冊了豆瓣賬號來評論這部電影。
在藝術(shù)鑒賞中,又由于詩的含義常常并不顯露,甚至于“興發(fā)于此,而義歸于彼”(白居易《與元九書》),加上鑒賞者的心理、情感狀態(tài)的不同,對同一首詩,常常因鑒賞者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釋。所以,“詩無達詁”在后世又被引申為審美鑒賞中的差異性?!猙y“百度百科”
不喜歡在影評中“再敘述”整個劇情的流程,看這篇影評的應該也是一些看過的人。這部電影或許有些敏感,又比較小眾,網(wǎng)上并沒有見太多的影評。所以主要就幾個關(guān)鍵詞
對于普通人也一樣,無論你是想表達多么高深的理論,起碼得我讓我有聽下去的可能的基礎上在說話,記住說人話無論什么時候,因為你是人,一盤菜,得有讓人吃下去的色香味。這就是對于電影最好的理解,信達雅同樣適應于西方,電影,信達雅是三個逐步遞進的過程。
對于普通人也一樣,無論你是想表達多么高深的理論,起碼得我讓我有聽下去的可能的基礎上在說話,記住說人話無論什么時候,因為你是人,一盤菜,得有讓人吃下去的色香味。這就是對于電影最好的理解,信達雅同樣適應于西方,電影
本片實際上就是從三個視角對擁有三個頻率的三個對象進行分析的過程:
第一位:瑪麗·居里·福瓊
歷史上的瑪麗·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物理學家,科學家,化學家。
瑪麗為高頻人群代表:智商高、幾乎可以達到心想事成,但感知力差、無情感起伏。這其實也是沿用了歷史上居里夫人一個高智商的物理學家的人設。
第二位:艾薩克·牛頓·米吉利
歷史上的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
艾薩克(片中簡稱扎克)為低頻人群代表:智商低,成績差
僅為個人存檔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頻率,而超越平均的超高頻率不能與低頻率近距離相處,不然雙方都會遭遇不幸,甚至禍及周圍。乍一看就是個類似于《分歧者》《分享者》一類爛大街的歐美反烏托邦設定。
極低頻率男主為了追求高頻女主多年來一直做深入研究,最終在基友協(xié)助下發(fā)現(xiàn)了特定不存在的詞匯這以使兩人的心跳頻率調(diào)和,讓他們可以相處超過一分鐘的時間。當我以為這是要借著奇怪烏托邦設定核子談戀愛的節(jié)奏展開,片子突然充滿歷史主義地哲學起來了。
這些詞匯其實都是被封禁的密術(shù)
這是個希望把世界簡單化歸一化公式化的故事設定。
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固定不變的頻率,而高頻率的人可以擁有好運,做什么都順風順水,不用努力世界就會把一切他想要的東西送到他面前,低頻率的人則相反,做什么都不順,總是剛好到了車站剛好班車剛離開。
女主瑪麗是高頻率的人,智商超高,副作用情商為0,而男主扎克是低頻率的人,只要和女主對著站在一起超過一分鐘,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下暴雨,飛機上掉下來東西砸下來什么的,當然這個不好的事情也只是針對男主。
坑爹的是
心動頻率:你需要一只寵物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