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宗教信仰,所以從沒有過對什么理論或者思想的虔誠執(zhí)著。但看過本篇才發(fā)現(xiàn),愛情卻如信仰般不知何時種在我內(nèi)心深處,萌芽,我幻想,為之狂熱,后來懷疑,上下求索,最后面臨或是幻滅或是殉葬或是麻木的不同結(jié)局。
本片猶如紀錄片似的拍攝,描繪著看起來真實、不完美但似曾相識的種種生活和心情。表面上故事矛盾突出,甚至殘酷得不現(xiàn)實——孤獨、無知、好奇的少女愛上未來的丈夫,結(jié)婚,初婚甜蜜,然后突發(fā)的事故帶來生活的驟變和沉重的打擊,為了如信仰般曾有的美好,男人和女人面對現(xiàn)實做出判斷和抉擇,最后男人成了世人口中的“活”“變態(tài)”,女人成了“死”“婊子”。其實雙方不都是為了讓愛人達到自己設(shè)想的幸福而甘愿獨自忍受著身心的折磨么。癱瘓的丈夫最初想一死了之,當他意識到自己甚至一個表情對愛人的影響竟如此重大時,開始勸導愛人移情別戀,做出從消滅自己到淡化自己改變。妻子在無法面對的現(xiàn)實困難中將丈夫的勸導看做是無能為力的自己所能做出的唯一有效行動——犧牲。拋卻影片夸張的情節(jié),人物內(nèi)心的經(jīng)歷是如此的真實
看了一部令人心碎的電影,《破浪而出》,當著室友的面,我都流淚了,差點大哭還好忍?。?太令人悲傷了,女主人公短暫的一生,一直都在尋求愛,得到的真愛卻讓她付出了更多的代價——她的生命! 上帝問:你到底是想救你自己還是救他?貝絲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有人說這是部反對宗教的電影,其實不是,這部電影不是在反對宗教,而是在諷刺那些不去理解人的內(nèi)心世界而只在乎虛表的老式傳統(tǒng)宗教者! 孤獨的人總會獨自悄悄與上帝對話
忘了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看到一本小冊子,上面介紹拉斯馮提爾——凌遲人性的大師。被題目嚇住。但即刻回憶起,大一上學期上中外名著導讀課,期中作業(yè)就是些看《黑暗中的舞者》的影評,平心而論,這部電影導演所營造的詩意的音樂和話劇般的橋段,沖淡或者稀釋了片子本身所要表達和敘述的殘忍。但可愛的雯子還是哭到天昏地暗,好像在寢室哭的頭痛到當天晚上社團的例會都沒有參加。
其實,我一直想看另一部,三部曲之首《破浪》,反正直譯過來就是這樣,還有種翻譯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算我刻薄,算了,還是直譯吧。以倉促的消費時代的眼光或者以正?,F(xiàn)代人的理性看,貝絲這個北歐女人的愛情多么離奇荒誕。買的碟翻譯很爛,演員的英語也很破,所以,在看的過程里,對Emily這個演員我大抵是厭煩的。
馮提爾的鏡像語言這次是我所不熟悉也難以理解的,每個段落都像未完成般,隨后畫面立刻跳到另一個段落,雖非意猶未盡但總心有不甘。所有的影評都在說,這是一個關(guān)于信仰、犧牲、愛情的故事。我再加上一個,純粹。
若你見過比這更“純粹”的愛情
破浪而出 覆水難收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