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一部微縮的美國社會模型,從政治大選和娛樂商業(yè)等社會表層的喧嘩與騷動直入各時代的美國人心中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多維解讀,暗喻并剖析了公眾人物謀殺案背后暗藏在每個美國人心中理想主義對實用主義沖突的無力,無能,卑鄙,悲哀和嘆惋。盡管如此,貫穿全片的還是導演一貫的人文關懷——對置身既定社會背景之下的蕓蕓眾生溫柔的憐憫和幽默的諷刺。對于美國來說,70年代是個五光十色,五味雜陳的過渡時期,前有黑人民權運動、性解放、嬉皮士運動、核戰(zhàn)爭威脅、肯尼迪遇刺、阿波羅登月、越戰(zhàn)創(chuàng)傷
較為混亂的群像戲,片頭一個機場戲就把所有24個人物全都牽扯出來,再加上片子無所不在的競選廣播,前一半時間就深陷于認臉記名字對劇情發(fā)展的泥沼之中。全片采用了類紀錄片的手法,160分鐘片長始終敘事舒緩,看似沒有安排層層遞進高潮迭起的戲劇沖突,但隱藏其下的卻是更多的矛盾沖突與諷刺,政治與娛樂,開發(fā)與傳統(tǒng),家庭與社會,性解放與性保守,甚至鄉(xiāng)村音樂與搖滾樂等等等等。
作為一部音樂電影,片中的鄉(xiāng)村音樂必然都屬佳品,值得反復聆聽。
歷久彌新!《納什維爾(Nashville)》:瘋狂年代(AFI100 TOP 059)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2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