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書中有句話,“扣子從第一顆就扣錯位了,但常常要到最后一顆才發(fā)現”。的確,我們初始未察覺,一錯再錯,最后真相大白,從頭再來。但是馬丁叔叔的《禁閉島》一開始轉筆從一個故事落入,換緩沖進另一個故事。故事沒有一開始講錯,卻是在最后才發(fā)現前端的故事倒也充分合理。
《禁閉島》實則是講的太好、剪得太好,以至于看片子的時候,險些把自己也當做精神病人。自己是沖著“恐怖與懸疑”這兩個標簽來看的,懸疑來的玄乎切合實際,以至于看完之后不得不另查資料搞清楚馬丁叔叔的這部片子究竟講的是什么
標題雖然是談西方精神病理論,但是本文的重心卻不在于對于西方精神病理論正確與否的判斷也非對西方精神病理論細致或者整體的分析。不是筆者不愿意對此做一番自己的評論,而是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身理論水平的缺失。本文主要的論述角度在于對西方精神病理論的不斷而艱難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各種因素促進其發(fā)展所作出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評價,并以此對中國精神病領域或者其他領域與電影事業(yè)的結合提出一點建議。
眾所周知,精神病的判斷和治療在醫(yī)學領域是一個難點。直到近百年西方才對于精神病治療提出完整的理論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早已沒有了《泰坦尼克號》里的朗朗少年味,近年來他所演繹的角色的一大共同點就是:焦慮。無比的焦慮。而本片的基調更是符合他這個特點。我也跟風看了,劇情還算緊湊,尤其是最后看似開放式的結局,讓此片成為了熱門話題。
以下文字有劇透,推薦看完再來看。
電影結局究竟是主角瘋了還是醫(yī)院的陰謀,抑或是兩種都可的開放式結局,網上吵得不可開交。我看了雙方了主要觀點以及小說原著的介紹之后,傾向于電影表面講述的那樣,即主角瘋了,醫(yī)院是要治他。影片中的各種細節(jié)我就不去分析了,大家自己去網上找。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名字字母的重組,以及男主角兒女的照片,而陰謀論的主要缺陷是醫(yī)院完全何必繞這么大圈子,可以直接綁架解決。另外我從導演是馬丁·斯科塞斯來看,他不是拍陰謀論電影的導演。而他更愿意反映參加過戰(zhàn)爭的美軍士兵的心理問題,而這正是男主角的病因。這讓電影的立意和主題比陰謀論上升了一層,控訴了戰(zhàn)爭對人性的摧殘,從而引發(fā)的心理和社會問題。
在結尾我覺得電影還有另一層意思
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禁閉島》是最近看過的最喜歡的一部懸疑驚悚片,謎題直到最后才解開早已是成功懸疑片的標志,懸疑片的愛好者們都沉醉于這種被導演和劇情玩弄的感覺,有時被玩弄真是一種享受,是會上癮的!
影片還未看完時就讓我想起了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小島驚魂》,兩部片的手法很是相似。不能說斯科塞斯剽竊別人的手法,畢竟導演也是根據丹尼斯·勒翰的原著小說改編的。但看過《小島驚魂》后再看這部電影的確會在劇情揭露的手法上有點失望吧,畢竟沒有了那種新鮮感。
不得不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演技還是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自從他成功轉型后,《飛行家》《無間道風云》等幾部片中扮演的角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我在網上一查,發(fā)現這幾部電影均出自馬丁·斯科塞斯之手,不知是不是斯科塞斯挖掘出了萊昂納多的演藝才華!不覺讓人又聯想到蒂姆·伯頓與約翰尼·德普之間的德普·伯頓傳奇。扮演略帶神經質的角色已經是現在的萊昂納多的拿手好戲,可以說已經成為好萊塢一道獨具風味的菜肴。比起《泰坦尼克號》中一炮而紅的他
顯而易見的是,禁閉島的懸疑表現手法,和推理破案等電影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如果抱著 電影結局真相大白可以獲得足夠的滿足感 這種想法,那大概率是不會得到什么滿足的。
那么這部電影的懸疑屬性體現在何處呢?我覺得來自于這個故事的本身。在這個電影中,小李子的醫(yī)生,工作人員等,配合小李子演了一出“戲”,而觀眾在第一次觀影時是無從得知的,也就是說觀眾覺得無比真實,卻殊不知一開始就被蒙在了鼓里(而他們卻不會產生任何懷疑)。
那么觀眾的懷疑來自于何處呢?來自于導演設計的種種細節(jié)
這部電影真的,以前看過一次,很多疑惑沒能解開,現在再看,懸疑部分還是很牛逼,看完依舊思考很多。雖然有些依舊疑惑,但我要是完全看明白了,也許我就是個精神病人的心態(tài)了。
開篇兩位主演與配樂夸張沉重,背景陰森,讓人跟著劇情進入電影,雖然懸疑老套,但是導演和演員張力且緊湊的演繹,成就了電影。節(jié)奏流暢,情節(jié)推動也有小高潮,最大程度沖淡了灰暗的色調及晦澀的主題帶來的沉悶感,最后電影結局的反轉,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細節(jié)也前后呼應,很好的一部心理片。
峰回路轉的故事
有意思!泰迪的答案——影片《禁閉島》觀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