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以前的評論,關(guān)于愛情的話題已經(jīng)很多了,所以想說一些題外話??吹竭@個家庭,最后夫妻和順,兒女孝敬長輩,長輩疼愛晚輩,這是怎樣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呀!即使是暴發(fā)戶李家,雖然道德認(rèn)知上有所不同,在家庭內(nèi)部也同樣是溫暖而和諧的小團體,(即使江石爸爸偶有出軌之心,卻無出軌之實,無傷大雅)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江石媽媽對丹雅的妥協(xié),才會有江石爸爸對以前生活方式的后悔。這樣的家庭關(guān)系讓我想起了三字經(jīng)中的一句話:父子親,夫婦順,體現(xiàn)的是我們?nèi)寮宜枷胫械木?。可見韓國人對于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很是認(rèn)可和發(fā)揚呀,而且劇中祭祀的場面,葬禮的場面,婚禮的場面無不浸透著傳統(tǒng)的文化,可是我們作為直接傳承這種思想的中國人,卻還有幾個家庭保持著一些呢?看了前邊潔綾的評論,不說韓國人的“掩耳盜鈴”,不說韓國人的越俎代庖,只說我們自己對老祖宗的東西是如何繼承的呢?不是說那種表面化的模仿,而是思想的傳承,生活中,我沒有看到;輿論中,我感覺不到;電視作品中,少有涉及;我看到的是為了爭奪家產(chǎn)打架的
小時候生活在北方。冬天干冷干冷的,太陽卻是出奇的亮,出奇的圓,出奇的大。我衣衫單薄留著鼻涕瞇著小眼兒,抬手讓陽光穿過指縫--在恍惚間感受到了一剎那的溫暖。
這種感覺好久沒有了,直到看了家門的榮光。一下子拉我回到了那個冬日。那種若即若離的暖,那怎么也追不上的光。
首先必須說,我不是韓劇的粉絲。當(dāng)年大熱藍色生死戀的時候,縱然我也是思春年紀(jì),但也只是邊哧溜著泡面邊瞄了兩眼。家門的榮光對我來說就是一部劇,沒有地域性的,一部很誠懇又非常感人并有趣著的劇,值得一篇老實巴交的劇評。
剖開來看,家門所涉及的問題都是主流問題。在我看主干就是人格至上的名門宗家何氏與金錢至上的暴發(fā)戶李氏的沖突。再說白一點,就是金錢和人性的沖突。再再往直里說就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傳統(tǒng)講情誼,現(xiàn)代講效益。何家是傳統(tǒng)情誼的一個極端,于是儒商太儒,生意做的只賠不賺。李家是講效益的極端,于是奸商太奸,最后惹禍上身。最終江石和丹雅的結(jié)合大概是編劇的一個理想,也算為傳統(tǒng)思想在現(xiàn)在的生存指了條路--互相融合,取長補短吧。
那一夜,喝了酒的江石沖到河家門口,希望丹雅能夠阻止他的行為。聰慧的河小姐早已用第六感預(yù)測有事要發(fā)生,她未加阻止卻站在江石的角度予以安慰。一向強悍的蛇蝎之心在那一晚徹底被憐惜的眼神逼到了墻角,于是,苦苦掙扎,借酒澆愁,痛不欲生,終于作出180度的大轉(zhuǎn)彎。什么叫以柔克剛,丹雅親身做了示范。
公開戀情,遇到李家夫婦強烈反對,她不抱怨,不爭辯,依然用靜靜的等候去面對洶涌而來的反對浪潮。無所作為勝過有所作為,因為她的對手不是別人,是江石深愛的父母。隨著時間的流逝
第一次看半集放棄,第二次對于高分好評抱著強烈的好奇心,看著彈幕,評價看過了前面比較發(fā)懵的幾集(說發(fā)懵主要是人物多,不知道誰是主角),然后慢慢的走上正軌,熬夜看完又從頭再看,幾個月刷了不知多少遍,其間也找評分高口碑好的劇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看的心煩,重刷家門心就定了,好奇怪,現(xiàn)在看的次數(shù)多了,終于知道為什么了,那就是看著暖心舒服,有什么煩心事都讓劇中人豁達大氣的心胸,富有哲理的話語給化解了。過了段時間又來看看自己曾經(jīng)的評論,其實我是想加上,承認(rèn)自己很俗
我是個不愛看韓劇,不追星的人,但是非常地喜愛故事。《家門的榮光》是08年的劇,過了八年,我才真正把這劇看完了。以前在電視上看過幾個鏡頭,但很喜愛,后來初中、高中忙于學(xué)習(xí)早就忘了這部劇。這次無意中看到之后想要試著看,打發(fā)一下時間,卻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以前也看過幾部韓劇,記得一個場景,男女主初見之期,為了表示親密,于是說“我們不要講敬語,用平語吧?!比欢催^《家門的榮光》,我卻愛上了這樣的禮節(jié),喜歡每一句答語“是,爺爺?!薄笆?,奶奶”“是,爸爸”“是,奶奶”,喜歡丹雅臉上淡然又溫暖的淡淡的笑容,喜歡江石遇到愛情之后甜蜜或苦澀的笑容……
這個百年世家古老的家族傳統(tǒng)在于現(xiàn)代文化沖擊時,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喜歡爺爺在每一次家庭會議時的講話,嚴(yán)肅而通人情,爺爺影響了家族的每一個人,而家族的每一個人又再改變著爺爺,這樣的融合是家人之間特有的,而這樣的理論在江丹戀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其中江石有一句話:“就讓你成為我,我成為了你吧,是你讓我不再過著以前的生活,讓我想要像個人一樣的生活”……
家門的榮光:人氣喜劇片 我愛上了一部韓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3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