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部電影是講校園暴力的我覺得忽略了母親和家庭那一部分的影響因素。電影要表述的太多,家庭矛盾、朋友關(guān)系、校園暴力、旁觀者效應(yīng)甚至有些男女主角的曖昧等等都是電影想要說的。而且我覺得這些都說得很深刻。具體到細(xì)節(jié)和故事邏輯上,卻經(jīng)不起推敲。我欣賞這個故事背后的道理,但懷疑故事的真實性。
首先我覺得媽媽并不只是旁觀者。事實上這個媽媽是傷害自己兒子最重的人。直接點說,車禍?難道不是母親在車?yán)锬嵌卧捴苯訉?dǎo)致了兒子的絕望嗎?深層次點分析,為什么兒子的性格會這么的孤僻不合群?父親不在,固然有影響。但是媽媽對兒子的態(tài)度,媽媽悲觀而極端的性格,難道對兒子的性格形成沒有影響?
然后說說那群共同傷害兒子的同學(xué)和旁觀者。之前看過《告白》,比起這部片子,《告白》里的青少年心態(tài)才是真的冷血而可怕。而且同樣是一個媽媽幫孩子報仇的故事。那里的故事邏輯和情節(jié)要更好,但是我覺得道理反而沒有這個故事深刻。因為這里講到了群體共同作用和旁觀者問題。
”因為他不合群,所以可以欺負(fù)他。因為有傷害他更狠的人,所以我給他…
沒想到這么多年以后才來看這部電影。首先是沖著文DD去的。其實劇情很不錯。也很喜歡電影在進行故事主線的同時,穿插著各類回憶,一點點揭示疑點的方式。節(jié)奏把握很好,不拖沓,也把各個細(xì)節(jié)簡練滴交代清楚。有緊張的部分,也有讓人感覺爆笑的場面,還有溫情戲點綴。我在看的時候完全沉浸在里面了。
宮部美雪說,只知道女人可怕是人生的修行還不到火候,真正可怕的是孩子。在這個特殊的群體中,因為其處在一個人一生特殊的階段,在擁有人的一般本性的同時,還有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比如敏感,脆弱,幼稚,無助,要求被理解,但不善表達。于是人類本身的各種特質(zhì)被放大到極限,被放大的東西,純潔固然有;但是還有,欲望,懦弱,卑鄙,貪婪,諸如此類。所以,無論是欺負(fù)人的孩子,還是被欺負(fù)的孩子,都是一個個悲劇。這部電影,就是一連串的悲劇的多米諾骨牌,一發(fā)不可收拾的發(fā)展下去。
絕望之后,剩下的只有虛無
——六月的日記,六月的雨
剛剛看完《六月的日記》,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的感覺充斥在胸口,怎樣都無法擺脫,只有慢慢消受。
這部電影講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人性,理解,殘忍,無視,傾聽,絕望和虛無??偢杏X,這部電影里表達出了許多真實的東西,像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當(dāng)中,的確存在著被人欺負(fù)卻又不敢說出口的人,也有因為太過絕望而做出令人無法理解的事情的人的存在,但是,這個世界,這是社會卻用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東西與謊言來掩蓋這丑陋的一切。但是,沒有什么是可以永遠(yuǎn)不被知曉的,就像是那句古話: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價。
如果不是Eric在這部電影里一些幽默的表現(xiàn),我可能就會認(rèn)為這整部電影的主旋律中就只有悲傷。就像是真模死的時候一樣,下著雨,下著悲傷。
在電影的最后結(jié)尾處,導(dǎo)演讓我們清楚了事實的真相,為什么真模的媽媽會變成那樣。而那短短的幾分鐘,卻是這整部電影中最讓我痛心的幾分鐘。在這幾分鐘里,我見證了一個人由有那么一點開心,一點欣慰,…
六月天氣,總是不停的下雨。高中生連環(huán)被謀殺案件。一個穿著黃雨衣的神秘人物。一本寫在六月以前的六月日記。女上司與男下屬。小姨與侄子。絕望憤怒的母親與絕望無助的兒子。醫(yī)院。校園。警局。家。學(xué)校辦公室。學(xué)校教室。學(xué)校廁所。一群無法形容的孩子。恐懼。包著死亡日記的紅色膠囊。不可理喻的錄像。一對性格迥異的好朋友。一段往事。幾個不幸的家庭。許多不為人知的背景與內(nèi)幕……全部濃縮在一個多幾個輪換的場景內(nèi)。
還值得一看。
結(jié)果,自然是我最愛的皆大歡喜。
說是皆大歡喜。其實也不是。
別人的故事,旁觀者只是旁觀者。誰又能是誰的誰呢?
我初中時代最喜歡的一個外國大文豪(梅里美)曾經(jīng)在他的名作《卡門》前言里引了古老的諺語:“女人是禍水,美好只兩回;或為愛情虜,或在臨死前。”當(dāng)時對愛情和女人懵懵懂懂的我,莫名的非常喜歡這句諺語,幼稚得天天掛在嘴上。所以直到今天,當(dāng)我看完網(wǎng)友強烈推薦的《六月日記》,還是可以不由自主毫不思索的念了出來。
其實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是個比較老套的母親替兒子復(fù)仇的故事。但是導(dǎo)演通過懸疑的角度去拍,卻別有一番辛酸無奈甚至想讓人痛快得大哭一場的味道。當(dāng)然,之所以有這種讓人看了想痛哭的感覺,是母親的扮演者(金允珍)的實力表演和電影的最后10分鐘起到的重要作用。
(金允珍)的表演讓人感覺真的不錯,也非常喜歡她在《生死諜變》里的表演,特別是她在最后中到愛人當(dāng)頭一槍那一剎間的回眸,濕潤的眼睛里流露吃驚且又傷心的眼神,讓我的心都看碎了。(她在《六月日記》里的角色也是被認(rèn)識的人開槍打死,而且也是和《生死諜變》相像,都是帶著自我絕望自殺性的逼對方開槍。看來她真的很擅長演這樣的自殺角色。當(dāng)然,這是提外話了。)
電影的最后…
這部電影,沒有給我太多的懸念。不過深刻探視到了人內(nèi)心的某些東西。原來人的心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在重壓下變得不見真心與強烈的扭曲。有些讓我不寒而栗。人心太過險惡,也太過脆弱了。
六月日記:你是別人生命中的旁觀者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eigoucun.com/archives/id-69847.html